每到周日写复盘文的时候,我都不由得感叹:时间像一条光滑的泥鳅,嗖地从手中溜走了,只留下它的粘液提醒着我:它曾经来过。
现在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像是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失去度量的功能。好像就是那样被时间推着前行,一不小心,一天没了;再不小心,一周没了。而回顾一周,自己做过什么?为什么而做?有哪些进步或成长?全靠翻阅朋友圈。
本周一共发了25条朋友圈;连续日更7天(含今天);在荔枝平台分享了一堂打造朋友圈的微课,获得无数好评,收获近80枚好友;
受“霸王课”邀请去分享一堂打造朋友圈的微课;在美丽的桂林游玩了两天,在最美的兴坪村漓江上留下美好的回忆;参加第二届出版智库高峰论坛会,聆听行业专家的分享,结识了若干同行。
还抽空读了一本名字很鸡汤,但内容非常棒的书籍——《请停止你的无效努力》,按照三遍读书法读完本书后,我清晰了如何利用每天进行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并且第一次系统整理了如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长远的发展考虑,我暂时停下驾轻就熟的听书稿写作,加入了拆书训练营,准备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好好学习拆书,以提高阅读和写作效率,以便日后更轻松高效地赚稿费。
这周我能感到自己最大的进步就是,一点都不焦虑了,甚至突然发现,自己再也不回头看过去了,而是尽力活在当下和憧憬未来。
从完全活在过去,步步落后到现在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去一点点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走了很久很久。秘诀在于:读了许多构建底层心智代码的书籍,并且将一部分融入到了自己的认知和生活中。
今天是连续日更的第21天,竟然不知不觉就到了这一天,感慨还是挺多的。在开始出发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只是按照计划表,一天天地这么走下来,于是就能走过一个又一个的节点。
就像聪明的马拉松运动员,他们从不问终点距离多远,只关心如何保存体力跑到下一个节点。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比那些眼里盯着终点,却不得不迈着沉重的双腿的人要更容易到达终点。
终点有什么?事先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亲自抵达,才能知晓答案。
在跑向终点的过程中,会经历迷茫和彷徨,会不断地怀疑这样做的意义。多学习一个小时、多读一本书,会有什么改变吗?并不会。那到底要学习多久,读多少本书,才能看到自己的蜕变?没人能告诉你这个答案,只有靠你自己去寻找。
前几天,一位听了我的关于朋友圈打造微课的听众发微信说我的课没讲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话一点也没错,我没有手把手教她怎么去发一条朋友圈文案,当然不具实操性。
但是,我讲的是原则和方法,而她没能get到,只好说我的课没用。她缺的就是底层知识,也可以叫做元认知能力。意思是,没有能力看到一件事背后的本质。
我没有跟她纠结实质性这个问题,只是把自己的理念阐述了一遍。剩下的,就看她能不能通过实践,意识到实质性的问题该由她自己解决。
无戒写作90天训练营第2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