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周末,不用兵荒马乱的急急忙忙,只需要循序渐进的继续这早上的事情就好。
正常的起床时间,孩子不需要上学,但是自己需要去上班。早上需要的事情一样不少。准时起床,做好早餐,即使叫孩子起床,没有平时上学的那般催促,当然他们也是慢不斯调的继续着。不慌不忙的穿衣服,不急不燥的洗漱,还没开始吃饭,就比平时晚了十几分。

吃饭,不去催,他们也是一会一口,一口的慢吞吞的吃着。牛奶在旁边,即使很干也想不起来去打开,一边吃,一边喝。不知不觉,时间悄然流逝,当一切结束时,竟然比平时晚了半个小时。
也就是同样的事情在催促和不催促的情况下,有半个小时被拖拖拉拉里浪费了。说是浪费也不准确,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自己这般节奏也是自己浑然不觉的样子。他们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这样消耗,这样消磨,至少不至于无聊,不至于想不出去做什么而发愁。

同样的事情,也无所谓什么好与坏,也不用考虑最后的效果,只是单纯的日复一日的继续。如果非说有什么好处的话,会不会细嚼慢咽消化的更好一点?至少现在看不出。
早上要靠催,至少要定好习惯,规矩。当他们拖拖拉拉,嘻嘻哈哈时,当他们吊儿郎当的磨洋工的时候不至于自己变得狂躁或者因此血压升高。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规划,需要引导,让他们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立刻行动不拖拉的行为。

孩子要靠催,但不是为了结果而狂躁怒吼,不是为了最后的不迟到而恶语相向,只是适当的提醒,让他们独立,提高效率,养成习惯就好。既简单也很难,既不容易养成,也更容易放弃。提醒,引导,陪伴,在旁边安安静静就好,催而不急,平等对话就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