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国家祭祀仪式,每一位帝王都念兹在兹。然而纵观历史,两千年来只有七位皇帝做到了这一点—六位在泰山,武则天在嵩山。
封禅因何而起?帝王为何热衷于封禅?封禅又为何要在泰山举行?为何那么多帝王有贼心没贼胆?
源于战国的封禅说
何谓封禅?
封,指的是在泰山之上筑土为坛以祭祀上天,以报天之功。禅,指的是在泰山旁边的小山上祭祀地主,以报地之功。
所以,封禅便是祭祀天地,向天地诉说自己的功业,并表达相应的感恩之情。
“封禅”说较系统地出现最早是在《管子·封禅》中。
齐桓公在葵丘之盟后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便想要进行封禅。管仲不以为然,他先是陈述了一番自古以来封禅的案例,然后指出只有“受命”的君主才能封禅,希望借此打消齐桓公的念头。
但桓公却认为,自己北伐山戎、西伐大夏、南伐至召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业非凡,即便与三代相比,也相差无几,这自然是“天命在我”的体现,因而坚持己见。
管仲见状,只好改变策略,以没有比翼鸟、比目鱼、凤凰麒麟这样的神奇物种降临为理由,再次加以劝阻。最终,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没有进行封禅。
根据《管子》的说法,封禅是自古就有的,远古的帝王如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等都举行过封禅仪式。司马迁的《封禅书》也持同一种观点,开篇便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
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封禅”并非古制,而是战国以来,齐鲁地区新兴的一种政治学说。
理由有三点:
第一,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个举行封禅大典的皇帝。称帝三年后,始皇帝东巡至齐鲁之地,打算封禅泰山,于是征召了齐鲁儒生七十人,本意是让他们制定出一套封禅用的礼仪。
然而,他们给出的建议却迂腐怪诞,难以施行,秦始皇于是罢黜了这些儒生,转而采用秦国旧有的祭祀上帝的礼仪来封禅。
到了汉代,汉武帝再次举行封禅大礼,儒生们对封禅一事也是不甚明了,同时又拘泥于《诗》、《书》等古文。当汉武帝把封禅用的祭祀礼器拿给他们看时,儒生们说 “ 与古不同 ” , 但真正的用器是什么样子,他们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结果是汉武帝再次尽罢诸儒不用。
如果说封禅典礼真的源远流长,那为何儒生们从来拿不出一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祭祀方案呢?
第二,封禅仪式分为两个活动,一是祭上帝,一是祭地主。然而,在周代的国家祭祀中,并没有专门的地神,土地神是由社神兼任的。
封禅时所祭祀的地神,其实反映了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神灵格局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随着阴阳观念的入侵而出现了专门的地神,并开始于泰山梁父的泽中圜丘对之进行祭祀 。
第三,根据杨英《“ 封禅 ” 溯源及战国、汉初封禅说考》一文的研究,《管子·封禅》篇应该是出自战国时人之手,因为文字相对易懂,不像《左传》等的古朴。里面提到的齐桓公意图封禅一事也极有可能出自战国时齐人的虚构,而非历史事实。
由此可知,封禅并非自古便有,而是齐鲁之人,特别是齐人的虚构,所以才会有齐桓公封禅一说的出现。同时,也才会选择在泰山进行封禅。
因为在齐鲁之人的眼中,地处齐鲁交界处的泰山才是最高的山,在高山祭祀才更容易沟通天帝。但最初,在周人的眼中,五岳以嵩山为最为重要,因为它靠近天下之中的洛阳,为中岳,最神圣,而泰山则与其他四岳处于平等的位置。
封禅缘何兴起?
封禅的兴起,有两大原因:一是古人的大山信仰,一是战国以来的受命改制思潮。
对大山的崇拜, 不仅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信仰。之所以如此,大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山本来就是人类赖以生存、谋求物质生活资料的地方。
特别是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山是人们生活饮食的生命之源—山中的野兽、野果可以食用,山泉可以饮用,山洞可以居住。而且,高山还可躲避洪水之灾,故而大山是生存的靠山。
另一方面是源自山的自然特征。
大山高耸入云,是离天最近之处,很容易被看做是天与地交接的阶梯,连接着人与神。如希腊神话中,诸神便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或者山上的云层中的。中国神话中的昆仑山,也被认为是天帝在下界的行宫。
既然山有这种种现实与神异之处,那么先民对它们产生崇拜进而祭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史书记载,尧、舜、禹都曾经祭祀山川,武王伐纣成功后,也在嵩山之上举行祭祀仪式。
春秋之际,周王室衰微,五霸兴起,不过这时的战争还保持着一定的贵族姿态,但到了战国时期,诡诈并起,战争变得残酷无比,每战都伤亡惨重,其目的也由争霸变成了兼并,于是,人们渴求天下再归一统。
在这种情况下,受命改制的思潮再次兴起,割据的群雄无不想着重演汤武革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于是应运而生,它讲的便是王朝更替的内在规律以及谁有资格获得天命。这种理论一出,立刻受到各国诸侯的热烈欢迎,邹衍也成了“万人迷”,到处受到追捧。
封禅说正是在五德终始说理论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因为假如你真是天子,是随德运而受天命的,那么必有受命的征兆,也就是有符瑞出现—麒麟凤凰或者大禹铸造的鼎之类。有了这个看得见的凭证,才能有资格封禅。而只有进行封禅,才有资格“奉天承运”来统治天下。
因此,历代的皇帝为了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无一不想着泰山封禅。然而,泰山不是你想封,想封就能封,封禅是有条件要求的。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提出,封禅必要条件有功至、德洽、 符瑞和受命四条,这实际也就是有关封禅的思想理论。
正因为封禅条件如此苛刻,所以两千年来帝王有成百次赴泰山祭祀的记录,但却仅有六位皇帝在此行封禅典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