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这个如今已经烂大街的词汇,似乎已经发展为嘲笑追求不切实际的自由,没钱又爱装小资的代名词。但是,人们似乎已经忘了,这个词曾经作为一整代青年人追求自由,向往文学的代表。
文艺青年沦为人身攻击的贬义词,其实是社会文化的悲哀。嘲笑,像瘟疫一样蔓延至整个社会群体,于是大家不再公开聊文学,畅谈对米兰·昆德拉或村上春树的认知,富有质感和深沉的高雅文化就此开始衰落。
01
我的朋友张小姐,在二线城市教书,工作清闲,没有都市白领的快节奏,也没有拼车拼房拼爹妈的压力,一个人住着公积金贷下来的房子,平时开着车去上班。少了一份浮躁焦虑的心境,多了一份悠然自得的处世态度。
工作之余,张小姐喜欢看书,跳舞,偶尔也会弹钢琴,学古筝,把很多令人心生艳羡的艺术发展成自己的业余爱好,不为显摆,不为炫耀,只是单纯喜欢。
平日里,张小姐偶尔也会去咖啡馆小坐,一本书,一杯咖啡,张小姐就能度过一整个充实的下午。这种生活常常让身处都市,抽不开身的诸多白领羡慕不已。
可是,旁人就看不顺眼。张小姐到丽江旅行,发朋友圈纪念一下,朋友们就说:啧啧,文艺青年的生活就是不一样。张小姐在屋檐下等雨,发一段村上关于雨的描写,朋友们就群起评论:文艺青年就是不一样,下场雨都能感慨万千。
言语中不是羡慕,反而多了几份嘲讽。张小姐苦笑,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去苟同,不追主流,也能成为诟病的焦点,也是奇怪。
别人口中的文艺青年仿佛成了恶毒的谩骂,没有丝毫艳羡之情的窃窃私语,让张小姐被孤立在自己的世界。
几年后,唯有张小姐依旧不减风韵,而那些曾经不屑和诋毁的年轻姑娘,早已在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中不见当年一丝姿色,令人扼腕叹息。
冯唐说:时代变坏是从讽刺文艺青年开始的。一个群体文化的凋敝,其实是时代造就的巨大鸿沟。当我们以正确的生活方式为耻的时候,经济发展极大提高物质的追求欲望,精神的短版却一直无法弥合,反而越来越短。
物质和金钱成了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氛围侵扰之下,任何超越物质之外的追求都成了异类,要被排除在主流群体之外。
02
保持看书习惯的我,也常遭遇类似尴尬的境遇,偶尔下班,出差之余,总会随身携带一两本好书,闲来趣读。
大家等待的时间里,多在低头刷朋友圈,玩游戏,看视频。当你拿出书的那一刻,你便会被冠以文艺青年的头衔,丝毫没有尊重的意思,反而有几分戏谑和讽刺的味道,让人好不快活。
放佛在他们看来,闲余时间本就是用来看电视,刷微博,打发无聊的,你不雷同便是异类。不再崇尚读书文化的时代,不看书的面无羞色,看书的反而诚惶诚恐,岂不是怪事。
这种感觉就像,当全世界都在闯红灯的时候,你偏要站在路边等绿灯。这个时候,一定有人会觉得你傻,或者拉着你一起闯红灯。这种出于内心的自责感会促使他们奚落原本正确的价值观,以主流效应镇压少数群体,从而形成沉默螺旋。
如若你再敢坦言,你不喜欢游戏,不喜欢浪费时间,更是被周围同仁侧目睥睨,视为异类。去什么读书交流会,看什么艺术展,这是给那些文艺青年装逼用的公共场所,你去凑热闹,就注定要成为被孤立的那类群体。
这种对文艺青年的嘲讽与排挤,实际上是对自我价值观的一种间接否定,我知道你对,但是主流大众都这么干,不必忤逆,众人皆醉即可,否则就是毁我原本惬意舒适的生活方式。
03
文艺青年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否定自己,慢慢沦为成为小众而不被主流认可的群体。社会对文化的容忍,其实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宽容。
大家可以听着《小苹果》看着《小时代》,而不会空闲的时候读一读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大家可以在等待的时间里玩着贪吃蛇,却不会用哪怕一分钟的时间读一读《瓦尔登湖》让自己置身原野。我们喜爱快餐文化,却时常忘记思考,反思自己。
互联网的极速发展,让自媒体呈现爆发式增长,人人皆可写作的时代,降低了文字发声的门槛,让众生误以为能写即为文艺,从而都以此自居,大大的泛化了文艺青年的概念。
伪文艺青年的横行,让能够发声的普罗大众没有约束的标榜自己,接着文艺青年的幌子进行语无伦次的攻击谩骂,让普罗大众以偏概全的误以为文青即是如此,给文艺青年本身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刻板成见。
当然,众生喧哗的互联网时代,造神必先灭神,草根文化的崛起冲击高雅文化的发展,蔑视权威成为后工业时代青年亚文化的显著特点。
缺乏信仰,内心孤独,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浮躁不安,快速崛起和衰落的流行文化就是灵魂居无定所的显著表现,这种时代变迁产生的焦虑让他们进入快餐文化,无法沉静下来欣然文字的力量。
04
导演许鞍华说过“我不觉得躺在那里、望着天,拍一张照片发到网上就叫文艺,我觉得像鲁迅先生就挺文艺的,是真正的文艺青年。”
文艺,并不是做作的姿态,而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不是外在的浮华,而是内在的精神。
不是说一无所有就敢背包旅行就是文艺,也不是说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甚至一无所有就是文艺青年。
我认为,过好生活,爱好文艺,并非是硬币的两面,只能取其一。而是,爱好文艺,让生活过的更好。
标榜文艺并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做给谁看,而是一种无知无畏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让生活更有质感的精神理想,是一种让自己不再随波逐流的恣意品格。这一点,才是文青和伪文青最大的区别。
而文艺青年身上饱含着对现实不妥协的特质和保持自我的多元性格。这是对自我的坚守,也是对文化本身的发扬。
当文艺青年磨平身上的棱角,变成天下大同的普通青年之后,其实也是一种悲哀。
要想让文艺青年重新变成正面而受推崇的词汇,除了个体本身的坚守,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思维转变。
和而不同,包容共济,也许能够创造出更加多元的文化思想,塑造更加鲜明的个人特性,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