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悦目娱心梦想读书营理财规划
《增值陷阱》:学理财你不得不知道的增值思维

《增值陷阱》:学理财你不得不知道的增值思维

作者: 钞能力养成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0-11 23:11 被阅读0次

    你是否会根据基金排行榜来选择购买基金?

    你是否发现自己看中的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你是否会经常卖掉赚钱的股票,但又紧抓赔钱的股票不放手?

    你会更喜欢办年卡,而不是按次去消费,比如健身。

    ……

    如果你曾出现所列现象两种以上时,可能你已深陷理财误区之中,却浑然不觉。

    这几个小问题只是《增值陷阱:聪明人必须知道的花钱艺术》(以下简称《增值陷阱》)书中提到的一小部分“陷阱”。

    《增值陷阱》由美国的个人理财专栏作家、美国多个主流媒体财经评论员加里.贝尔斯基先生及心理、行为经济学教授托马斯.季洛维奇先生联合撰写,并得到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审定、《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诚挚推荐。

    大多数人会以为理财就是炒股或者买点银行理财产品,在本书作者看来,所有“花钱、存钱、借钱和投钱”的行为都属于理财。

    《增值陷阱》通过对大多数普通人(散户)在理财选择上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上的解读,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人们做出很多非理性甚至愚蠢决定背后的根本原因,并给予应对之策。

    作为一名已经在股海搏杀七年的老司机,当我看到书中提及的种种时,仍不免倒吸好几口凉气。哪一个“陷阱”不是自己摔倒好几遍才能悟到的真谛,却被作者以如此生动的语言引出,不禁哑然失笑,这的确是一本所有投资散户们的福音之书。

    作者主要阐述了八大“增值陷阱”,我看完有三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1
    攒不到钱的“背后症结”

    症结一:心理账户在作祟

    “心理账户”说的是我们会不自觉地把钱,按照来源、性质归属于不同的账户。

    比如压岁钱、单位发的福利卡,或者买彩票中奖的钱,这些意外得到的钱,花起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很显然,我们把这类钱归入到了“外快”的『心理账户』。

    作者指出,这也是人们在理财时,最常见,也是付出错误代价最大的一种倾向:由于对不同的钱区别对待,导致了很多无谓的挥霍。

    以前买小东西还会讨价还价,现在用手机支付,小数点后面都支付的明明白白;我们买一件1000元的衣服,用手机刷和点现金支付,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手机支付和信用卡的普及,让我们对钱越来越缺乏感性的认识。

    学会不区别对待钱,是克服理财陷阱的第一步。书中还有更详细的应对策略,需要你来实践。

    症结二:看不见的“星巴克效应”

    星巴克效应(也叫拿铁因子),起源于金融界的一个故事。

    有一对美国夫妇,他们俩每天都要喝一杯咖啡,有一天他们简单算了算,发现他们每年在咖啡上的花费居然要1.1万美金。

    假如这对夫妻30年后退休,那么到退休,他们只在喝咖啡这点小事上就要花费30多万美金!

    看似不经意的开销,日积月累就变成了一笔非常大的开支。

    其实,咖啡只是拿铁因子的一个例子。

    你的拿铁因子可能是一杯奶茶,也可能是一堆用不完的口红香水,还有可能是你在网购时为了凑满减优惠买的一堆用处不大的商品,甚至是消费分期的手续费,这样的小支出无处不在,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在每天消耗着我们的钱包。

    作者提醒我们,在个人理财上,类似的错误在一些散户身上也特别明显。他们会频繁买进卖出,而每发生一笔交易,他们就需要支付相应的佣金或手续费,虽然单笔看起来微乎其微,有数据显示,15年以后,费用高的基金将会吞噬掉潜在投资收益的20%!

    小钱抓不住的人往往也难以存住大钱。

    记录每一笔开支,是找到拿铁因子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症结三:愈陷愈深的消费贷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是“信用卡”,类似的,在国内,很多年轻人正一步步陷入“消费贷”的恶性循环中。

    或许你会说,没钱的时候,他们可以解我们燃眉之急,不是很好吗?

    表面上看,这些互联网借款的日利率大概在0.02%-0.05%,看似不高,但换算成年化利率基本都在8%-20%,要比银行贷款利率还要高出不少。

    信用卡、消费贷,都是我们理财之路的隐形毒品,尽量远离。

    2
    投资屡战屡败的“幕后元凶”

    1、损失厌恶

    “失去100元造成痛苦大约两倍于得到同等数量的钱带来的快乐”。

    以投资为例,一方面,对损失特别敏感的人会在股市崩盘时,由于恐慌而抛售止血;另一方面这种损失厌恶,又会引导我们明明赔钱,该出手了,却往往会卖出已经盈利的投资,而继续持有赔钱的投资。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么你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

    事实是,在投资者卖掉股票后的12个月里 ,其卖出的股票比持有的股票,在涨幅上平均高出了3.4%。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散户,都卖掉了应该持有的股票,却持有他们应该卖掉的股票。

    2、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说的是“很多人太过依赖其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仅仅因为被其他人推荐或摒弃,或是看到其他人都在买进卖出,来决定自己的买卖行为。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这是上一轮牛市股票新开户数量及基金规模的变化图。             

    可以看出,随着股市不断涨高,开户数量也不断攀升,股市的最高点也是大家买入最多的位置。大部分的散户都是典型的高买低卖。

    最近火爆蚂蚁集团战略配售基金,5只产品2分钟售出10亿元、1小时售出102亿元的销售速度,堪称基金销售的奇迹。

    而老司机们都知道,此类基金噱头远大于实际价值,不是很好的投资品。

    “在投资理财方面,随大流不一定就是好事。跟着牛群走,结果目的地可能是屠宰场。”

    但是更多的人,道理都懂,却依然管不住手,过不好这一生。

    3、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说“很多不应该对自己判断的可靠性更有信心的人,却总自以为是”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可能一方面,觉得自己当然是个普通人;另一方面,又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不至于那么普通,要么会觉得自己运气好,要么会觉得自己学得快,总之认为自己应该是超过平均水平的。

    但是巧的是,大家都认为在所有事情上自己超过平均水平,在投资这事上也不例外。而这就是你要避免的第一个错误,放弃幻想,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这个事实。

    类似“过度自信”的典型现象还有卖房不找经纪人,自己能力一般还只喜欢炒股,不愿意投资基金等。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们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3
    散户想要在股海沉浮捞金的“武林秘籍”

    1、开启自驾模式

    采用平均成本法投资(也就是定投),每隔一定时间投资一定数额的股票或基金,可以有效避免买入决策时机的判断。

    “股神”巴菲特曾经这样说过:“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的方法,就是购买管理费用很低的指数基金。”

    本书作者也是价值投资的拥趸者,“如果你打不过它们,那就跟它们一伙;如果你不能保证找到这样一位基金经理,那最好保证通过投资指数基金,至少不会落后大盘”。

    定投指数基金,是普通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2、资产配置多元化

    想要免收赔钱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赔钱,资产配置多元化就是让损失最小化的有效方法。

    分散投资和多元化并不是让大家去投几百家、上千家公司,这样就流于形式而不注重本质。

    所谓的多元化是将投资分散到股票、债券、货币基金、甚至房地产等,以达到东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而对于单一投资品,则要建立在真正的了解上,哪怕了解少数几个也不要紧。就像人生交朋友,有那么几个知己,足矣。

    3、笃定既定的投资策略

    随大流投资,你很有可能赶上的是末班车。

    打败“羊群效应”和“过度自信”最好办法就是趁现在不做决策时,制定你的投资逻辑决策。

    当关键时刻需要做出重要决定时,就可以依照我们的决策清单来执行,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

    4
    结语

    行为经济学近几年备受追捧,连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对它青睐有加,2002年、2013年、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给了行为金融学家。

    《增值陷阱·聪明人必须知道的花钱艺术》可以说是一本以行为经济学角度审视问题的理财行动指南,书中引用的每一个案例都直指痛处。在剖析产生原因的背后,也指导我们应该如何在理财中付诸实践,有意识规避类似愚蠢错误的决定。

    当我们对这些“陷阱”都了然于胸,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你才有可能一眼望穿,嗤之以鼻。

    而投资路上每少踩一个坑,挽回的损失小则上千,多则上万。

    本书是对自我理财认知的一次大升级,靠谁不如靠自己,《增值陷阱》这本书堪比任何理财顾问给你的最有帮助的建议,不论你是新手,还是专家,都需要以此书时时警惕反省,以免掉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增值陷阱》:学理财你不得不知道的增值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vy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