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人/文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观曾翔书家“一日一书”视频,可解其中之三味。
书法最高法 ——万法归一 ——心法 —— 自然之法。近日观曾翔书家视频,可得其解:书,写也。法,规则也。书法,则是以汉字为载体和基础,以毛笔为表现对象,以点画、结构的空间分割为表现性情的,时间和空间艺术。
学书之初,执笔是关键。我们必须要有符合人的生理特点的执笔方法,古人言:“执笔无定法”(指实、掌虚、腕平)高见也。指不实笔握管不稳,指实特指指尖要实,是指头的第一关节,因为从生理特点说,指尖神经元最敏感最发达。当笔尖弹性形变时,从笔尖→ 笔管→指尖→手腕→肘→臂→大脑,信息的传递速度最快捷;掌虚,需打开五指,方可五指齐力,符合力学原理 ;腕平,运笔时根据毛笔的变形状况,方便翻转手腕;先贤的传至于今的“五指执笔法”(传为唐宋人的执笔 ),着实害了不少人(不属本文陈述之列)。【归一堂】认为,不同的书写对象,书体不同,字的大小不同,执笔也应不断变化,以符合手的生理特,以舒服为原则,这便是执笔无定法。
书,写也,写不能聚墨成形的瞎写,写我自体,那是毛笔字,不是书法。法,是规则,规矩,我们不能任笔为体。千百年来,书写者总结了很多书写规则,逆入(取势,包括凌空取势)平出,中锋行笔是其根本规则,行笔中,不管锋怎么变化,裹锋、绞锋、逆锋、顺锋、放锋…… 万变不离其“中”(中锋),其目的是调整到中锋,是用笔的基本大法。而书法之法,则要比写毛笔字复杂得多,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的整齐、均衡、正确、美观,也不仅仅是只是符合法规的机械书写,它是要通过毛笔锋在纸上有节奏运动,及点画的空间分割,墨色的千变万化,来表达展现书写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境界,书法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观察体会曾氏写字,赞叹曾氏高超的控笔能力,和超强的书写自信心 。曾氏此作,自始至终,作者成竹在胸,感觉到曾氏下笔,似胸中已藏字百万,未有字迹先生情……当笔尖触纸行走时,曾氏能顺书势的变化而再造书势,笔墨高超 —— 因笔生势,因势造形,因势利导的能力,以及曾氏驾驭全篇的能力,这是很多当代很多书法人非常欠缺的 。书写的时间性,空间性,各种笔法的运用,不书体的自然融合,各种面、点、线的运用,书者处处合,处处离,有意识制造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同时又不断地根据矛盾的大小、主次,去解决矛盾,化解击破矛盾。以致于全篇矛盾向着和谐统一方向前进。书者多样统一的美学思想,通过阴阳交错用笔、用墨,营造出作品的满纸云烟之意境。“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正是书法思想的魂魄所在。
作者书写过程中,不去斤斤计较个别点画的精准,不去计较个别字的得失。开笔没有回头墨,一切的一切都是为全局全篇服务。曾氏此作,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收大放,纵横捭阖。故此,我们在欣赏全篇时,能强烈感觉到作者制造此作的“意境”—— 凝重寓飘逸,各种点画纠缠不休,相互盘根错节,有万岁枯藤,有高山大川,有涓涓细流,也有巨浪咆哮翻滚 ……
观曾氏作书,如疱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手执笔,笔触纸,纸顶笔,心到,眼到,手到,心手两忘。留下的只是书者的心迹、情感、思想。此正暗合孙过庭之言:“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曾氏的“一日一书”视频,是对孙氏这段话最好的诠释,给当代展览体们当头棒喝,给后学以深刻的启迪……
书法有法 —— 初学一家法者(宗法明确 ),是书法的第一境地。初求平正勿险绝,一点一画,一笔一墨,一擒一纵,翰不虚动,皆合古法,这是入书法门庭的第一正步。如此,便可以书示人,便可去参赛获奖。当今,国展获奖、入展获奖作品多属此类,如宗法赵撝叔,邓完白,何子贞……褚遂良,苏东坡,黄山谷……董其昌,赵孟頫,及北魏墓志铭,汉碑……都是热门取法对象,不一而足。
书法有法又无法,有法与无法交集者—— 是书法的第二境地。宗法显,又背离宗法者,有自己书法思想情感,又能和谐统一者,当今活跃一线书坛者,多在此境地盘旋。
无法大于有法——宗法隐,无书法眼力者,很难判断找到其宗法何处,但又合古法者,为书法第三境地。当代如齐白石,启功、沙孟海、及郭沫若、谢无量等一批学者书家,多达此境地 。
万法归一,万法归心 法 ——宗法全隐,有独立强烈的笔墨语言,与古与今不同者,能多样统一古法为己法,心法即书法,自创自家法者,是书法的第四境地,也是书法的最高境地。当代书家,毛泽东,林散之,弘一,于右任等,可达此境界。
书法必须要写字,写字不一定是书法。书法必须有法,书法终极必须无法。书法不仅仅有法,无法才是大法,书法人的审美高度,思想境界,天人合一,心法之法,才是大法。
碑帖交融,碑帖合一,是书法未来的归宿,是当代书法和古代书法,争一席之地的不二法门,是书法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书法最高境地所在 。抑碑扬帖,抑帖扬碑的观念,都是各执一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愚昧可笑之观念 。一切划分都是忽悠人自我安慰和麻痹。书法本来就无碑帖之分,更无帖学碑学之辨。以法自然书写,休说碑乎、帖乎!
有没有金刚钻不主要,揽不揽瓷器活才是根本。曾氏若没两把金刚钻耍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师生,特别是曾氏的硕士门生们,可都不是白痴,他们心里比谁都明白,明者自明,愚者自愚,这就当代是书法圈。奈何!上述之言,算是【归一堂】师生,读曾翔“一日一书”视频的“ 观后感 ”,【归一堂】师生爱书法,“ 万法归一 ”是其目的地。
己亥大暑后三日,新野人随笔于重庆龙头寺【归一堂】
感
曾翔“一日一书”启示——兼答【归一堂】学生 曾翔“一日一书”启示——兼答【归一堂】学生 曾翔“一日一书”启示——兼答【归一堂】学生 曾翔“一日一书”启示——兼答【归一堂】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