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勤奋者与“懒惰者”都各有生存之道
今天似乎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日子,小编又要来颠覆大家的传统认知了。在我们家,在小编的教育理念里,竟然不鼓励勤奋!先别急着喷,存在即合理,之所以有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这跟我们家庭成员的经历有关。
小编的母亲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她完全闲不住,总是找各种事情来做,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她永远在忙,是一个特别操心的人,干的活比谁都多,从来不会闲下来享受生活。一方面我很佩服她总有旺盛的精力,自愧不如,另一方面我发现她过于勤劳而让自己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东西;同时因为性子急和过于勤奋,她有时候做事太过在意尽快完成而忽略了先停下来思考。母亲的风格导致的结果是,她总是家里最辛苦最操劳的那一个(当然依然是我最尊敬的一个),她做的很多事情的确是有成果,但如果静下心来多花一些时间思考或者接触其他的一些新的思维碰撞后再做的话,我可以预见到成果和收益或许可以翻倍。
再观察一下我这个反面教材,我很懒,从小身体就不好。我和母亲相反,她总是想着尽自己的能力赶快做完和做好事情,而我因为懒我就会想尽各种办法不去干活。比如扫地,母亲就会非常勤奋每天打扫,而我的思维是我先去赚钱,然后买一个扫地机器人来帮我打扫,我空出来扫地的时间喝喝咖啡、写写文章,或者跑跑步。当然这只是一个很通俗易理解的例子,我的懒和母亲的勤奋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我把时间更多的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她一直在忙碌,鲜少有机会去犒劳自己。母亲很聪明,但很可惜的是她的过于勤奋反而限制了她的发展。
02
不是所有的勤都能补拙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希望MM做事前先思考,经过充分的思考后再行动,我并不希望她像母亲一样勤劳,我更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所以,作为我这个懒虫的接班人,MM很快心领神会。我从来没有讲过“你不需要太勤奋”这种话,但她就像得到了真传一样,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不勤奋。我也从来不要求她刷题,我认为很多事情包括学习在内,勤奋都不是最重要的。
小时候经常听到老师和父母讲“勤能补拙”,但我长大了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勤都能补拙。论创造价值,认真、兴趣、方法有可能都比勤奋更加重要。也看过一些商业文章,据说80%的商业进步都是懒人创造的,勤奋的人想着如何去适应问题,而懒惰的人想的是如何去改进产品以适应自己的需求。所以现代商业逻辑注重的是用户体验,给客户节省时间、简化流程而创造价值,解决用户痛点,这样的话用户一定愿意买单并且产生复购行为。他们会依赖上好的产品。好的产品让人们变的更懒,也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MM得到了我的真传体现在了学习上,我发现她对于副科不太着紧。因为她偷懒的认为副科似乎没有必要花太大的力气和时间去学习(相对来说,她不不太喜欢背诵这样枯燥的学习形式,她更喜欢思考和理解的理科),只要保证能够学懂并且通过会考就可以了,所以她宁可把时间花在画画上。这最终导致她的副科成绩比较低,后来看到有70多分的成绩时我看不下去了,就与她沟通了一下,沟通过后她承诺分数不低于80,并且表示对于副科的学习她心里有数,我也就不再过问了。
03
这些比勤奋更重要
既然勤奋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更重要呢?
1、目标管理。目标会激发一个人的内驱力,只要做好目标管理,孩子就会像上了发条一样自发的学习,朝着他既定的目标努力;
2、专注。你可以不勤奋,你不用做1000道题,但你一定要认真专注的做好那10道题或者20道题。当然,更重要的是上课听讲一定要专注,否则你就是在浪费时间。专注决定了学习成果和效率;
3、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对孩子们来说有些难,需要家长帮助。我个人觉得越早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就可以越早的享受成果。他会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还是凡事需要父母跟在后面提醒的人,就看父母是否帮助他建立时间管理意识和责任感,需要对他们自己负责任的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如果对孩子的事情我们比他急,那我们就输了;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事情(学习)上心,那么孩子和家长双赢;
4、会玩。我始终坚信一个会玩的孩子他更会学习,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学习时要专注高效,玩的时候更要尽兴。要尽可能的利用时间去玩,而不能像母亲那样永远在忙碌却没有时间享受一点生活的乐趣。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放松的玩一下,会帮助孩子放空和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所以,我总是想办法给MM创造玩的机会;
5、在爱好或特长上花费时间。学习书本知识和完成作业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爱好或特长却是孩子们的一片净土。可以让孩子得到快乐、得到放松、助力他们未来的求学路,甚至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在爱好或特长上花费时间,长期耕耘绝对是值得的,它的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越分数。每学期结束时,我总是第一时间给MM续上画画课的学费,保护她的爱好是我首先要去关注的。
宝爸宝妈们,小编并不抵制勤奋,我也认为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刚好在家庭教育的情境之中,我看到了另一个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