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教的重要性你真的了解吗?
孩子的天性就是探索和试探行为的界限,并且通过不断的试探与挑战这些界限来了解这个世界。再有秩序有规则的孩子都会挑战爸爸妈妈的权威,挑战本来既定好的规则的实施,这时我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有可能做出一些过激的教育行为,做过后有会后悔;或者因为缺乏基本的原则导致孩子不健康成长。
1.png因此,你需要成为有管教力和约束力的父母。
听到管教和约束,是不是下意识的抵触这样的词汇,觉得负面色彩比较强?其实,管教和约束的正面意义是“有序的训练”,通过有序的训练,孩子才会培养好的行为和习惯,形成正面的道德和价值观。不仅如此,还需要让孩子明白不好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采取行动前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缺乏适当的管教,孩子在1岁半之后就会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就发脾气并且索求无度的娃,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容易以发脾气或暴力来应对他所有的不如意。
2.png管教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情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让自己保持情绪镇静而不是爆发或付诸行动的能力)以及同情能力(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关注他们对自己行为想法的能力)。-乔.佛罗斯特
2.
如何管教?三个基本点是基础。
基本原则一:以爱之名
有些妈妈会经常跟孩子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说多了别说孩子了,连自己听的都生厌。“以爱之名”其实是指无论孩子在淘气,发脾气或挑战你的底线的时候,你都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除了管教,还要管教后的关爱,还是要给予孩子拥抱,亲吻,爱抚,这样会让孩子更温和,内心也会更容易平静,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浓度也会更高。
基本原则二:作息规律
孩子天生是喜欢固定的日常作息的,因为他们会明白接来要干什么。研究结果也表明:当年幼的孩子处于混乱或无序的环境时,这样的环境会对孩子的大脑皮层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部分的大脑皮层直接决定了孩子们是否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判断力。所以,家长作息越规律,就越能更好的为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
要想给孩子作息规律,知道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是前提。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基于研究的结果建议:
- 1-3岁,保证12-14小时睡眠,包括午睡时间;
- 3-5岁,保证11-13小时睡眠;
- 5-10岁,保证10-11小时睡眠;
- 10-17岁,保证8.5-9.25小时睡眠;
- 成人:保证7-9小时睡眠。
我们会因为睡眠不足而昏昏沉沉反应慢,孩子则不一样,为了抵抗对睡眠的需求,孩子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导致孩子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精神还超级兴奋,这一特点会经常影响我们的判断,会认为孩子精力旺盛,于是我们让孩子睡的更晚,结果可想而知,更加剧孩子多动情况的发生,孩子也越来越难以入睡。
睡眠还能让身体从血液中提取大脑发育所需要的葡萄糖,从而让大脑主要控制专注力和注意力的区域能够发挥最大功能。而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身体没有办法做到,也是就是或睡眠不足的孩子没办法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并表现良好的行为。
所以你需要围绕着孩子的睡眠时间来规划其他活动,比如早餐,游戏时间,点心时间等。一般来说,一日三餐,2次点心时间(点心的分量不要超过孩子的手掌大小),5.5小时左右的游戏时间,可以进行适当的微调。
通过耐心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明白日常作息,他就很少会发生抵触情绪和行为,因为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固定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很有安全感,对孩子以后上幼儿园或小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非常有帮助。
基本原则三:优先级次序
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需要关注五个方面:饮食,睡眠,社交活动,早期学习,行为规范。这五个方面紧紧相连,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针对自己的孩子,你需要知道那些事情需要重点和优先解决的。只有这样,事情才会慢慢上正轨。比如我们刚提到了睡眠重要,但是不是永远都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闹腾到深夜,你就需要先解决行为问题。
不要轻易妥协,不要朝令夕改,保持家庭教育原则的一致性,在每天的日常生活里,明白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会指导你在当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3.jpg3.
秘密武器强势登场!!!三步应急解决方案:
退步思考(Step Back):旁观事情的发生现场以获取准确的判断。
仔细观察(Observe):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或是干了什么事情。
行为干预(Step In):做出决策并迅速地做出有效的反应。
第一步:退步思考(Step Back)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建议当事情发生时,爸爸妈妈身体向后退一大步。这个步骤创造距离感,能让你感觉从现场抽离出来,不会让你下意识的用以前的管教方式,这样能更好的控制感情和情绪,并尽量能从客观的角度对待。当然遇到危险事情除外,比如孩子受伤之类的。当你熟练的使用第一步后,你只需要提醒自己从精神和情绪上退步就行了,保持情绪的稳定是很重要的。
第二步:仔细观察(Observe):
退步之后,大声的描述你观察到的情况。要大声,这样你就能够听到自己的表述并通过听觉上的强化来更强烈的理解或感受到事情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要强调的是事实,而不是你的感觉,感觉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
在仔细观察中避免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责备,“为什么我不能把杯子拿远一点?”“是我脾气不好,所以孩子才容易烦躁",类似这样的情绪会阻碍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需要做的事花一点时间思考我们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这样才能比较理智的采取行动。比如你看到孩子吃饭乱跑,你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规范,这样你可能会想到下次可以用餐桌去规范,并在吃饭1小时前减少给孩子吃零食。
多多问自己:我看到了什么事实?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实?然后在心里构想一个清单,列出优先顺序,需要先解决什么,然后要怎样。
这样的观察不仅能帮助你客观的解决问题,更能让你了解孩子的性格和气质类型,观察的越多,你和孩子也会越亲密。而孩子也会从你的面部表情,声音高低,肢体动作去模仿你,因为他们可会察言观色了。
第三步:行为干预(Step In)
要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你就必须允许孩子产生情绪,释放情绪。你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因为难过,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是当时情景下产生短暂的心理反应。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克服负面情绪,孩子会更好的度过眼前的逆境,更善于忍耐,更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
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专注并专注并过度逆境的能力是一种情感层面的肌肉,需要不断进行锤炼才能强化。但常常我们做的就是太积极的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这样只会让孩子缺乏耐心,缺乏毅力和坚持到底的心性。
这需要你了解孩子发育阶段的特点,比如3岁多的孩子精细动作没那么好,你就需要买穿脱容易的鞋子;2岁多的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你就要尊重孩子的对先开灯后拿鞋子的顺序......
多多问自己:我怎么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他这么做的后果?是孩子好奇探索还是故意的行为?
经常运用这三步,会让你越来越擅长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有约束力和管教力的爸爸妈妈,需要在事后回想下:“通过处理这个问题,我了解到关于自己的什么信息?”。没有比养娃更能让自己了解自己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娃。You are what you do, you are what your say.
大家好,我是Cissy,欢迎和我分享育儿中那些问题和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