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个人公众号:BonnieZu寶(BonnieZuBao)
妞妞是很有灵气的女孩。
妞妞:我终于画完了,但是我不会涂色,回家也没人陪我一起完成。
我:你是想让我陪你一起涂颜色吗?
妞妞:嗯!老师你和我一起涂颜色好不好?
我:可以呀,我们两个要怎么分工呢?
妞妞:那…我们先涂中间这个吧。我涂左半边,你来涂右半边。
我:好呀!
妞妞:我要涂橙色的。
我:我涂粉色可以吗?这样涂的方式对吗?
妞妞:可以呀,你想涂什么颜色都可以,你想怎么涂就怎么涂。
孩子那句“都可以”触动了我。原以为妞妞会对我作出各种限制,如同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对她提出的要求一样。可她并没有,反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互相给对方留出了一定的空间来自由发挥,用协商的方式进行合作。
我主动询问妞妞的意见,让她感受到被尊重和倾听,孩子情不自禁地和我分享她的画:“其实右下角那个是月球,因为不够地方画了,我就画成扇形。月球上面有只兔子,它太调皮,总是跳到靴子里,结果太胖了被卡在里面,哈哈。我就叫它靴子兔。”
妞妞的声音很甜很轻柔,讲话的时候会慢条斯理但又富有逻辑性。她那饱含故事情节的话语,竟把我的内在小孩诱导出来了。眼前的画也开始变得生动: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只兔子被卡在靴子里的窒息和不安感;扇形的月球好似在缓慢转动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75995/5e0d46c3052c93b3.jpeg)
我跟随妞妞的声音,一会漫步在月球上,一会跳到旁边的地球。那一刻,内在小孩的出现让我变成妞妞的同龄人,我们两个就像亲密的同龄玩伴一样,享受着共同合作的乐趣。
在和儿童相处的工作中,孩子最初会把我看作权威的老师角色,我对他们而言,和学校的老师并无不同。当然,我也会被孩子看做是专制的父母,他们会用和父母相处的方式来和我互动,因此会显得十分拘谨。
我知道和孩子建立良好而信任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他们的害怕和小心翼翼,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受保护和安全感的氛围。
而十岁的妞妞正处于童年中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和孩子之间由单向的控制——被控制,转向共享控制。这时,我们不对孩子进行直接安排,并调整为和孩子进行讨论,在小问题上尊重他们的判断。
孩子看到自己的选择能被我们接纳,内心的想法也能被倾听,就会很愿意和我们进行良好的互动。
我正涂着扇形的月球,妞妞用比刚才要小声的音量和我说:“爸爸妈妈说,这些太简单了,我自己可以完成,不用他们帮忙。所以每次要和父母一起完成的任务,都是我一个人做完的。”孩子秀气的脸上挂着失落的表情。
的确,现在的家庭大多处于双职工的状态,父母不仅要忙于工作,回家还要陪同孩子完成作业,也实在会分不出身。所以有不少孩子都是由老人带养着,有条件的也会请阿姨来负责。
原本的亲子教育时光逐渐被各种兴趣班、家长加班这类事情给替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75995/f8608ae2b4924fc0.jpeg)
想起之前有着相似经历的朋友对我说过:“我知道父母忙着挣钱是为了我,为了生活。但你让我现在回想起童年时光,我只记得,小时候我被寄养在亲戚家的忐忑。
没有父母的陪伴,我需要更懂事,因为我害怕被亲戚训斥。我不仅要上学,还要上各种培训班。好不容易回到父母身边,结果他们看重的只有成绩,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
我看着一旁在认真涂色的妞妞,心里也生出被忽视的难过感受,我同理了孩子的这种情绪,但父母却还是没有看到她懂事背后的委屈。
有好多父母,他们把忙当做盾牌,把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挡在身外,然后寻求专业的人士来帮助解决。不少父母还会带着不合理的信念,认为孩子的所有问题,都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被我们全部消除,从此只需要快乐无忧地生活。
倘若亲子教育能完全被他人取代,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父母也可以被他人完全取代呢?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好了,终于完成了。”妞妞放下笔,把画举起来,“我觉得,就算爸爸妈妈不和我一起做,我也可以自己完成。他们虽然忙,但是每次放假都会问我和弟弟想去哪里玩。一家人去不同的地方度假,我就会很开心,这样也很好呀。”
哈哈,妞妞一下子笑颜逐开,还哼着小调把画收进包里。确实呀,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会追求什么,他们的快乐没有复杂的构成。
缺失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也会让我们悔恨当初,但也推动我们反思和成长。妞妞清楚的知道,只是在亲子作业上没有父母的陪伴,但外出游玩的亲子时光是依旧存在的。那样的开心,早已抵消了独自完成任务的孤单,这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