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日起,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至今也只读了一小部分,先把他们记下来,免得时间长了遗忘。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罗家伦先生所理解的“道德的勇气”“勇气形成的条件”“达到修养的方法”;我了解了梁启超先生“知不可而为”和“为而不有”之间的区别;知道了钱穆先生对“克难精神”的深刻理解,也知道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险阻而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拥有这种克难精神。
我深深地感觉到,不论是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学生”所提出来的“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以及“学术上的责任”和“国家的责任”方面的要求,还是胡适先生对“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赠言中所列举的大学生毕业后所存在的“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和“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以及所提出的针对性极强解决办法,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仍需要我们学习借鉴。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如何做家长》中明确指出,家长的责任在于“一是保存生命,二是延续生命,三是发展着生命(就是进化)”,要“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为此,我们对于新的生命要“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因为子女们是“即我非我之人”,是有独立人格之人。尤其是他深刻的指出当时社会中部分家长所存在的“他们的错误,便在于长者本位和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缺很轻”等教育弊端,仍需要现在的学生家长多读一读、想一想,我们现在的急功近利到底是不是真的对孩子有好处。阅读延伸为王朔《致女儿书》。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动》《谈静》两篇文章,节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这一组文章而言作者从读书、作文、社会运动、恋爱和升学选科等角度入手,引导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及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其中,《谈动》中朱先生对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们的建议就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谈静》中作者所说的“静”是心界的空灵,而不是物界的空寂。
梁启超先生的《学问之趣味》中“凡人比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因为作者认为“凡一件事情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情便可以做趣味的主体”,所以认定的趣味大抵为“劳作、游戏、艺术和学问”这几种。而要品尝学问的趣味,就要“无所为、不息、深入的研究和找朋友”,必须如此才能感受到学问的乐趣。延伸阅读为《最苦与最乐》《敬业与乐业》《少年中国说》。
蔡元培先生的《自由与放纵》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自由”与“放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人们合理把握事情的区分度。(未完待续)
乾州蕞娃(刘立军,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自知无所愧。)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