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火龙果,果肉糜红艳丽,有烟尘味,像马路天使,我不喜欢。
昨天听了一下午国内说唱。鬼卞的声音沉稳又性感,《狂想症》野兽一样的奔突感号称“死核之核”,该曲混而不乱,高潮处语速像爆燃的鞭炮,类似于心脏起搏器和干扰器混合的效果。法老很疯很有趣。GAI周延烈酒一般的投入和高亢让我感动,洒脱江湖风的融入特别又抓耳,加入了中国风的《兰花草》很惊艳,另外还有《烈火战马》也很喜欢,已收藏到歌单。
读《罗念生全集•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序”写得很长,但是很接地气,有趣,其中一些观念和思路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提到的趣闻和古希腊风俗对我们既定的世界观具有相当的冲击力。
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讲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对于埋葬尸体有别样的执着,因为他们认为尸体属于神明,如果人去世了不埋葬,会引起神明震怒,降下灾祸,并为此颁布了一条叫做“禁葬令”的法规。
这条法规不但规定普通人要妥善地安葬逝者,而且在战场上,打完仗也要互相埋葬战死的敌人。
因为这条法规和风俗,在一次叫阿耳癸努赛的战役(公元前406年)胜利后,因为风浪过大,无法打捞战士的尸首,雅典人把战胜的将领们处死了!处死了!
看到此处,震惊之余,感叹这个时代的将领真是夹缝求生的存在,打仗之前还得实地堪察一下,是否方便善后。否则输是死,赢也是死。
这个故事只是序言中附带一提,为了引出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的背景和思想。
该剧为“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的女儿——对,就是著名的弑父娶母的那个俄狄浦斯王,这哥们十分悲催,关于他后面单独讲。目前剧中他因为自觉罪孽深重,已经自戳双目退位了,掌权的是他的小舅子克瑞翁。
安提戈涅的两个哥哥因为争夺王位杀死了对方。为了惩罚参与夺权的兄弟中的弟弟,克瑞翁按国法下令禁止人们安葬死者。
安提戈涅为了维护哥哥做人的尊严,奋不顾身地反抗克瑞翁,坚持她是在依从宗教,按神明的意志办事,偷偷给哥哥举行了葬礼。最后克瑞翁处死了安提戈涅。
对于《安提戈涅》,该文作者提到两种看法:由于安提戈涅和克瑞翁,分别代表“宗教义务”和“国法”的维护者,黑格尔一派,既认为两个人都对,又认为两个人都错。对此,序言中评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没有考虑具体条件和环境,认为索福克勒斯是明显支持安提戈涅的,并为此列举了很多例证。
此类的观点阐述,仿佛打开了一扇扇大门,让我看到广阔浩瀚的思想。
除此以外,文中还提到索福克勒斯的两个创作习惯,也是技巧——“对比”和“转变”。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的“转变”。索福克勒斯的“转变”颇有其特别之处——通常出现“效果与动机恰恰相反”的戏剧效果。这一点感觉在创作中将会非常给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