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一个人而爱上了一座城。我因一个人而爱上了一本书。走进《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就是走近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伟大灵魂。
手捧着这本书,我掂出了这里面的分量,沉甸甸的教育思想的含金量。
阅读是对他的最好的拜见,摘抄是对他的最好的问候,写作是对他的最好的告慰。这三点源于我在一所学校里参观,有感于看到图书室里的一句标语: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这本书很厚实,共有429页,足见其香气的丰满。我不可能一口把它吞下去,毕竟我不是一只饥饿的老虎。纵然我想吃天,也无从下口呀!更何况一口吃下去,我也消化不了它里面的营养——阅读的意义和写作的价值。
思前想后,我的做法是先浏览一下目录,走马观花地审美一番,看看哪些文章的题目和我的爱心更有眼缘。适当地做个标记,就像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了那里的旷世奇美,除了恋恋不舍,还是恋恋不舍:“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这样,我邀请“√”出山,作为我在书香之中旅行的向导。我当然知道,在字里行间旅行,其实早已被美其名曰“研学”。研学之旅,不是虚无缥缈的行军打仗。
于是乎,《我们的信条》《活的教育》《自勉并勉同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我之学校观》《每天四问》《学生的精神》《教师的歌》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篇目映入了我的眼帘。与其说它们随时准备着洞察我的芳心,不如说我时刻准备着推开它们的心扉。
教师是教书人,但更是读书人。既然读,我们就要热情地读它个入乎其内。既然读,我们就要尽兴地读它个出乎其外。我们绝不能天昏地暗地读,绝不能满头雾水地读。倘若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头皮就会发麻,发硬,就读不下去了。即使勉强地读了进去,也会走进一条神经错乱的死胡同。碰得头破血流,撞得鼻青脸肿,这不是阅读的佳话,更不可能成为写作的神笔。
一首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诗,是因为有名句在它的躯体内活跃着。譬如陶行知先生的《自勉并勉同志》中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就是名句。这两句诗堪称此诗的“活广告”。“自勉并勉同志”只是一个形象的广告牌,而这两句诗才是生动的广告语。
同样的道理,其他的文章之所以以名篇的性质存活于天地之间,是因为这些名篇中有名句庇护着。它们被天下广大教师珍藏在了富有文化气息的辞典里。下面,我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一说。
在陶行知先生的《山穷水尽——致凌济东的信》这个名篇中,我采撷到的金句是:“山穷水尽!好一个山穷水尽!这是天帝给我们另找生路的惟一机会。”在陶行知先生的名篇《以教人者教己》中,我搜索到的金句是:“从这些例证上,我们可以归纳出一条最重要的学理,这学理就是‘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在陶行知先生的名篇《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中,我摘抄到的金句是:“我说我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我不是一个摸金校尉,却分明感觉自己真的淘到无价之宝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这里面储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闪亮的教育情怀和崇高的教育信仰。掬捧着这些名篇,我不可能袖手旁观。怀揣着这些金句,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我要以文笔为话筒,传递着我的理解之声,输送着我的感悟之言。仔细去听,这些声音均来自心灵的府邸,忠肝义胆可以作证,五脏六腑可以作证。下面,我不妨再举几个例子。
在拜读完《教师的歌》以后,我写下的肺腑之言是:“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你的目中有人,心中有光,胸中有爱,你就是一位真正的师者。这份情怀美得无与伦比,让人的心灵喝得酩酊大醉。”在拜读完《我之学校观》以后,我写下的潮湿的话语有:“只要你肯倾听,万物就都会苏醒,发出精神振奋的音响。只要你肯创作,墨水就乐意倾诉,扬出精神抖擞的笔风。”拜读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后,我写下的含情脉脉的文字有:“万一哪一天生命的扁舟远离了千年前的思想的渡口,他的心中断然不会承载着‘索取’二字,哪怕是半根草也不行。在心灵的海面上,他不想泛起一阵阵羞涩的涟漪。就这样,如此坦荡,注定高尚了一座教育的丰碑。他用生命渲染着伟大教育的光辉使命,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灿烂初心。他要给教育事业留下一份最美最赤子的交代。这份交代让草族们幸福地笑了起来,而整座花园呢?却被他感动得直流快活的眼泪。”
……
读书人,真正热爱的不只是书香,而是书香内外的美好与善良。开阔眼界,这是阅读最大的收获。陶冶情操,这是写作最美的收成。只要阅读还在闪亮前行,写作就仍要纵笔驰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