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军迷历史人文社科
那年头,狙击作战不用狙击步枪

那年头,狙击作战不用狙击步枪

作者: 丘八史记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08:54 被阅读239次

时下的抗战影视中正刮着一股恶俗的狙击风,光是带有狙击这两个字的片名就能数出好多来,像什么《狙击手》《狙击排》《狙击部队》《生死狙击》《神枪狙击》等等。而只要是战争剧,狙击步枪就必是一件必不可少的明星道具。最俗不可耐的是每剧必有的女兵,甭管剧情需要不需要,要是不给她们手中摆上一支缠了裹脚步的狙击步枪,就跟导演活不下去似的。

这样给人的感觉,似乎狙击二字早已深入人心,又似乎这带了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在战争年代的中国已经十分的普及,真的是这样吗?非也。

那年头,狙击战术很火,但狙击不叫狙击

狙击战术,就是隐蔽、突然、准确地射杀敌单个或小群目标的战斗行动。中国人说的狙击与外国人说的狙击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时下网上许多军迷,是只要一说到狙击,就会说起兵临城下苏德狙击手的对决,或者说起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美日狙击手的对决,却极少说到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狙击手的战斗活动。而实际上,与列强相比,中国军队的狙击战术不仅丝毫不落伍,相反却得到了更加宽泛的发扬。由主要射杀敌指挥官、机枪手、通信兵、观察员等单个重要目标,发展到射杀敌所有暴露的和隐蔽的目标;由专门由狙击手实施的精确射杀,发展成为全军普遍的冷枪活动;由主要由步枪射杀敌单个目标,发展成枪炮并用的冷枪冷炮活动。

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有一种独创的打法,称作“孤胆射击运动”。何谓孤胆射击呢?就是由二至三人结成一个射击小组,携带长枪,深入到敌人据点或敌人行军的必经之路附近,隐蔽在高大的树冠中、或高房上、或河堤上、或苇丛里,待机对外出活动的鬼子进行远距离精确射杀,打了就跑。就是凭着这样的打法,晋察冀军区老五团创下了一个月冷枪毙敌数百而自己无一伤亡的战果。

这是什么打法?用今天的时髦说法,这就是地地道道的狙击战术,但那时的前辈们很少有人知道狙击这个词,因而也从不这么叫。

山西决死队有一个神枪手,号称“决死第一枪”的,叫杨长顺,是一个全军著名的战斗英雄,在记述他的英雄事变时,有这么一段:

“战斗打响前,他和排长去侦察敌情,发现一群日本兵在他们所处位置300米外的一块空地上聚集,准备发动进攻。其中一个身挎指挥刀的日本军官正在指手画脚地说着什么。排长就指着那个日本军官对杨长顺说:“小杨,试试你的枪法。”杨长顺二话没说,端起枪来,开始瞄准。只听一声枪响,那个日本军官一头栽倒在地,其余的日本兵立即乱成一团,杨长顺和排长则趁机安全返回我方阵地。”

这是什么打法?这也就是狙击作战,但那时的杨长顺同样也未必知道狙击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图01  “决死队第一枪”、战斗英雄杨长顺

抗战时,像杨长顺这样用冷枪杀敌的神枪手当然不止他一个了。新四军四师的孙存余,也有着不错的狙击记录。就是到了运动战成为主要斗争形式的解放战争时期,在不以争城夺地为主要目的而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的战斗中,冷枪杀敌,也是一着不错的打法。曾经六上天安门并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著名战斗英雄魏来国,也是一名狙击英雄,摘抄一段他的事迹:

“被炮弹震昏过去的魏来国苏醒过来,发现百米开外,一个敌军官正躲在一棵大树后挥动小旗,组织新的一轮进攻。于是,魏来国便将枪口瞄准了他,当那个家伙再次伸出手时,他一枪便打中了那个家伙的手腕,小旗落地,那个家伙握着受伤的手便往回跑。魏来国眼疾手快,迅速推上第135发子弹,“叭勾”一声,他的第110个“战果”便一头栽倒在地。”

这样的描写多少有些文学的成份,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看起来可能有些不喜欢,但它描述的,仍然就是地地道道的狙击作战,可那个时侯的魏来国,大概也未必知道狙击是什么。

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冷枪冷炮活动就更是活跃,曾经被推广到全军,成为全世界都知晓的一个大规模的狙击活动。张桃芳、邹习祥等,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冷枪杀敌英雄。

摘两首志愿军写于当年的诗歌。其一是第十五军宣传科长钱抵千写的:

        冷枪战,冷枪战。

        打得敌人不敢动弹;

        今天俩,明天仨,

        加起来就是个歼灭战。

        嗨,大家来开展冷枪战。

其二是一名叫蒋中清的战士写的:

        打冷枪

        要提倡

        这个战术真正叫吃香

        代价小胜利大

        这是敌人致命伤

        射手找好隐蔽位置

        射击之前先把子弹装

        注意敌人活动

        眼看四方

        发现情况沉住气

        不要发慌

        先瞄好准

        到有效射程再放枪

        一枪撂倒一个

        两枪撂倒它一双

        你也打我也打

        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为了世界和平

        坚决把侵略者消灭光

丘八写诗没法跟文豪们相比,诗写的好不好咱不去评论它,但有一个信息提示着我们,两首诗里,都没有狙击这个字眼。说明直到这个时候,“狙击”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在当时人们的词汇里。

除了冷枪活动,中共军队中还有同样属于狙击范畴的冷炮活动。冷炮活动创下最显赫战果的也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是与冷枪活动一同发起的。对于这一活动,相信各位都已经十分清楚,用不着我多说。实际上早在抗战时期,活动于敌后的我八路军、新四军便已经把这冷炮活动玩的十分娴熟了。那时,深更半夜日伪的岗楼里,或宣传王道乐土的集会上,或日军扫荡的队列中,时不时就会不知从哪飞过一颗掷弹筒弹或迫击炮弹来。当时活跃于敌占区的许多武工队,都有轻型掷弹筒或枪榴弹的配备。在以政治进攻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每每一二十人的武工队里,配备掷弹筒或枪榴弹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展冷炮活动,在杀伤敌有生目标的同时,也造成敌伪心理上的恐怖。

还有一个不是炮的手榴弹袭击活动,也应该归入冷炮活动中来。在敌后广大的村庄,往往月黑风高的夜晚,汉奸的家庭院落、敌伪在乡村的临时驻地、伪政权的办公场所等,便成为手榴弹频频光顾之地,而天一黑便成了八路的天下,手榴弹从哪个方向飞来的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敢出门去追,搅的敌伪心惊胆战,觉都睡不好。这些冷炮活动,对于打击敌伪士气,鼓舞群众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抗美援朝时期的冷炮活动,说不定就是由抗战时这种打法继承和发扬下来的呢。

冷枪活动也好,冷炮活动也好,虽然那就是地地道道的狙击战法,但战争年代的中国人,却极少有人知道狙击这个词。不要说那年头了,一直到八十年代,军中不少人还把“狙击步枪”错读作“阻击步枪”呢?为什么会错读?因为一直到这个时候,“狙击”还是十分冷癖的字眼,更不用说抗战那时候了。

那年头,狙击作战鲜有狙击步枪

自从《兵临城下》等狙击题材的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国内那些喜欢亲洋人屁股的没骨头的编导们,又如获至宝地捡到了一碗人家的剩饭,于是争相抢夺,以演成了在如今的战争影视中,几乎没有狙击步枪不成戏的势头,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错觉,就好象这带有瞄准镜的专用狙击步枪在那个年代十分普及似的。

不错,二战时的各参战国,确实已有M1903A4、Kar98K、九七式、九九式、M1891/30、NO.4MK.I等一大批技术十分成熟的狙击步枪。在轻武器万国造的中国军队中,这些狙击步枪,难保不流入进来。但因为狙击步枪并非象普通步枪那样大量生产,因而即使在原产国的军队中,也只占极小的比例,能够流入到中国军队来的,用凤毛麟角来形容绝对不夸张。

图02  这就是著名的狙击手张桃芳、邹习祥和他们使用的苏M1944式步骑枪

上图就是鼎鼎大名的志愿军冷枪杀敌英雄张桃芳、邹习祥。看到他们手里的枪没有,那就是苏联援助的最普通最普通的M1944式步骑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了那么多的狙击英雄,他们的手里,都是这样的普通步枪,没有狙击步枪。

不仅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手中没有狙击步枪,就是到了最近一场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时,全军也还没有一支狙击步枪呢。中国第一支狙击步枪,即七九式狙击步枪,还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才根据战争的需要仓促之间仿制成功的。

时下正在成为网红的王宝强,前些年演了两个狙击手的角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部电影《集结号》和一部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剧中王宝强饰演的狙击手使用了同一支美式M1941约翰逊半自动步枪。看到这支枪,让我感叹,这导演的商业眼光与军事历史知识走了两个极端,前者能打一百分,后者却只能打负的一百分。为什么呢?因为在战争剧中满屏都是三八式、中正式的传统布局之下,弄出这么一支奇枪来,的确是很能抢得观众眼球。事实证明,该剧之能够火,这支半自动步枪发挥了不小的功劳。

为什么说他的军事历史知识却只能打负一百分呢?因为第一,M1941约翰逊半自动步枪特别的不适宜用作狙击步枪。该枪自动方式不像美式M1半自动步枪那样采用导气式,而是步枪用的极少的枪管短后座式,这样的自动方式比较适用于小威力的手枪,用在步枪上,精度与射程都不理想。第二,该枪因为故障多,在美国广受诟病,是一支不怎么成功的步枪,因而即使在美军中装备量也极少。解放战争时,美国大量向国军倾销他们的战争剩余物资,才有极少量的该枪进入到中国。抗战时期的中国战场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支枪。

请看下图:

图03  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林彪、贺龙、朱瑞、张经武等正在摆弄一支缴获的日式九七式狙击步枪

这是中共七大期间林彪、贺龙、朱瑞等人正在摆弄、围观一支日本鬼子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从这张照片中众人的神态上可以解读出怎样的信息呢?看他们那个稀罕劲,我敢说,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到那个时候为止,大概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玩艺。

日本鬼子九七式狙击步枪。就是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加重了枪管并掰弯了枪机拉柄改进而成,日本鬼子有装备,但装备数量极少,后来又有7.7毫米九九式狙击步枪,其数量同样罕见,能够被中国军民缴获的更是凤毛麟角。

图04  日式狙击步枪。上为九七式式,下为九九式

值得一提的是,侵华的日本鬼子也是注重狙击的,在与我抗日武装作战时,也曾给我重点目标造成较大杀伤。著名的回民支队政委刘文正,就是在一次防御作战时,想通过高墙上的射击孔向外观察,刚刚把头贴近孔眼,远处的鬼子兵对准射孔快速瞄准,只一枪,刘文正就这样牺牲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幕阜山战斗中,国军第140师连长曾吉林利用拂晓登上山顶,利用晨幕与植被的掩护抵近观察,可就在他举着望远镜瞭望敌营时,被望远镜的镜片反光告了密,远处的鬼子兵一枪便击中其头部,可叹这名英雄的连长,就这样牺牲了。抗战暴发后不久,国军军官上战场有了一条新规定,即不再扎象征军官身份的武装带,也是屡屡遭受日军狙击后的无奈之举。而日本鬼子用于狙击的步枪,同样鲜有带光学瞄准镜的专用狙击步枪,也仍然就是普通的三八大盖。

笔者曾利用长期在部队服役和经常与长辈居住在部队干休所之便,访问过不少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战士,却没有一个人见到过带有光学瞄准镜的专用狙击步枪。实际上,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在全中国的军队中,从士兵到军长师长等高级指挥员,估计找不到有谁会使用那种带有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因为什么?没见过。

有些狙粉可能会说:没有狙击步枪,狙击从何谈起呢?那我要反问了:哪一部操典中规定没有狙击步枪就不能进行狙击作战呢?任何一部操典也没有过这样的规定,中国的操典就更没有。自民初群雄割据混战开始,一直到全国解放,又延伸到抗美援朝,狙击手们用于狙击的步枪,始终就是不带瞄准镜的普通步枪。山西决死队杨长顺使用的,就是晋造六五步枪,苏北新四军孙存余、山东解放军魏来国使用的,就是普通的三八式步枪,志愿军张桃芳、邹习祥等使用的,甚至都不是长枪管的步枪,而仅仅是短枪管的步骑枪,谁敢说他们不是成功的狙击手?

奉劝那些迷信的狙粉们,不要以为狙击步枪真的像影视中表现的那样早在抗战时就已经大范围的普及,也不要以为没有光学瞄准镜就不能狙击了,我们的前辈们,没有瞄准镜,就使用最普通的步枪、骑枪,照样狙击,照样把东洋的、西洋的鬼子打的不敢小瞧,照样打出了一片天地。

相关文章

  • 那年头,狙击作战不用狙击步枪

    时下的抗战影视中正刮着一股恶俗的狙击风,光是带有狙击这两个字的片名就能数出好多来,像什么《狙击手》《狙击排》《狙击...

  • 武器大不大,比比就知道@龙行印象

    图中的狙击步枪正是大名鼎鼎的巴雷特,此枪自1982年服役以来,始终是美军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绝对主力。除了狙击步枪,采...

  • 售价近30万,中国士兵用的狙击枪比巴雷特要贵

    不管是狙击步枪或者狙击战术,狙击一直都是中国陆军的弱项,归根结底还是更加推崇大兵团作战,狙击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引起...

  • 抗战求生11

    第十一章 脱险 刘征一边骑着马往前跑,一边从身后取来88式狙击步枪,88式狙击步枪射程足够远,这个时候不占小鬼子的...

  • 堡垒之夜这几把狙击枪玩家最喜欢哪一个呢?

    堡垒之夜众多的枪械中,小编最喜欢使用的就是狙击步枪了,游戏中的狙击步枪分为连狙和单发狙。还有一些戴镜的和不带镜的狙...

  • 军事第一期

    内容为SVD狙击步枪,M24狙击枪,mini14射手步枪,MK-14射手步枪,M416突击步枪,AWM狙击枪

  • 绝地求生

    大家知道绝地求生里最厉害的枪是什么吗 突击步枪:M416 单发狙击枪:AWM 狙击步枪:SKS

  • 乱世的生存

    狙击手将准星对准了王志纲的头,枪又响了,一把狙击步枪掉了下来。 林瑞云很吃惊,自己专门选拔的狙击手,竟然被...

  • 狙击手的生存之道丨行动必遵守这六条法则

    在特种部队,狙击手不是纯粹的狙击手,也不是狙击步枪射手,而是特种兵中的特种兵!因为狙击手的培养,是建立在其首先是一...

  • 狙击步枪98k

    今天,爸爸给我从拼多多上给我买了一把狙击步枪,它100元,长一米左右,赠送可调节八倍镜,大容量弹夹,还有一个微型弹...

网友评论

  • 一叶随风_c94d:终于有人说出真话,抗日神剧的胡编乱造该休止了。父辈都是老八路,从他的嘴里从未听说过什么狙击步枪,甚至连狙击这个词都没听说过。
    丘八史记:@一叶随风_c94d 完全同感
  • 钱塘澎湃:迄今为止,狙击杀敌记录的保持者西蒙·海耶使用的就是一支没有瞄准镜的普通步枪,他自己说,一切都是“上帝给他的那个铁准星”造就的

本文标题:那年头,狙击作战不用狙击步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ge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