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3229/fb28d71622074c8d.png)
最近,社会热点事情可谓频发。应了那句老话,叫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昆山“宝马男”案刚刚尘埃落定没多久,前几天,一位知名律师在火车上换铺未果事件,又引发了新一轮网民的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律师带了两个孩子坐长途火车,但他给孩子只买到了两张上铺。
于是,上车后,这位律师尝试找人商量看能否给孩子换个下铺。
先是找了两个男生,都被拒绝。其中一个男生是直截了当拒绝了。
最后,是两个女生给他换了下铺,并且也没要求补差价。
事后,这位在微博上拥有将近200万粉丝的律师,在自己的微博上,把这件事发了出来。
在微博上,这位律师向两位好心的女孩,表达了谢意。
对两个男孩的行为,律师讲了一段话,原话是这样的:
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
看到律师发出的这篇文章,有人发表文章说:“言辞看似温和,字里行间却在阴阳怪气的指责,咒怨那两个不愿意换铺的男生。”
作者写道:“别人辛辛苦苦抢到的下铺,你一句“我带着孩子,不方便”,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换走,不换就变成了冷漠、不善良,还要被指责。”
我们不否认作者所说的“在开学季,长途火车下铺票,常常一票难求……”,“为了一张下铺票,有时候还得加价、开会员,甚至换班次,改时间”。
但我们也不赞成作者的观点和结论,即:“有些人,一味谴责别人,不帮助自己,却不想自己一开始,就是抱着占便宜的态度而来。”
对于作者把这件事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发表的所谓“道德从来都是约束自己的,用道德约束他人来谋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世间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以及“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教养”的观点更是不敢苟同。
尤其是作者在文章最后讲了这样一句话:“关于做人,古人说过一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并说道:“这是对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要求,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帮助,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用道德去逼迫别人献爱心”。
在墉夫大叔看来,作者最后的这句话,更是让人无语了。
纵观这位律师的微博发文《火车换铺有感》,除了对微博中出现的“女生比男生更善良”字眼,我们认为极为不妥之外, 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位律师在过分的指责两个男孩的行为。
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良好心愿,那就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这个社会能有更多的人站出来献爱心,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罢了。
律师的这种美好心愿是要求的太高了吗?那样一种在别人困难时,能施以援手,充满着暖暖爱心的社会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一位律师的良好心愿,为什么竟会受到作者的横加指责呢?
如果,仅仅只是有个别人持这种观点倒也罢了。毕竟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观点不可能完全统一的。
但让人感到担心和可怕的是,网上的跟帖几乎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大多都是在谴责这位律师,认为律师是在搞所谓的“道德绑架”。
最为有趣的是,批评这位律师的作者,一方面要求律师要遵守“基本道德标准”,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其“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另一方面,又对律师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良好心愿苛刻要求,上纲上线……
作者自身之言行,竟如此双重标准,相去甚远,大相径庭,让人何以得解?
一位朋友说的好,所有人都可能在某个环境下,某个时刻成为需要得到照顾与帮扶的相对弱势群体。我们也都有义务和责任对他们伸出力所能及的援助之手。
这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题中之意,也是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至于过于寒凉、冷漠的基础。
我想,没有谁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无情的世界里。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人强调自我利益的民族,注定会是一个短视的民族,一个绝情麻木和没有丝毫人情味的民族,也必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这次,律师换铺被拒事件,网上舆论如此的一边倒,确实出乎我的预料。
是自己的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是我们当下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人们基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不应有的扭曲,需要引起全社会足够的警惕?
各位看官,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