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两百万粉丝的律师发表了一篇关于火车让铺问题的文章,本来是想诉说委屈,结果网上舆论朝着相反的方向席卷而去。
律师的主要观点在于,当自己抱着两个孩子的时候,其实非常不方便,当自己提出来上铺换下铺的请求时,其他人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毫无条件义无反顾的答应。当他被拒绝后,他便认为年轻人不懂得礼让,甚至于最后还语重心长的说道:有朝一日,你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助人为乐的女孩。虽然很含蓄,但是仍然暗含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愤慨。
我们不想再去指责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因为这种想法在我们的社会上太过于普遍,甚至于成为了一种病态。这次火车让铺事件让我想起来更加普遍的公交车让座问题,借此我想通过这个问题谈一谈更深层的道德与权利关系。
公交车上本来是基于尊老爱幼的原则来为老幼病残孕让座,然而,让人寒心的事件屡屡出现。
2010年9月16日,四川成都49路公交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
同样一幕场景,在杭州真实上演,K192公交车上,一对夫妻站在一个有座位的小伙子旁边,妻子抱着孩子,小伙看了几眼,没让座,突然,丈夫大骂:“看什么看。”连扇了小伙5个耳光,小伙被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
2016年,在福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他身边的学生没给自己让座,就对这位女生破口大骂,缺德、畜生不如,态度极其恶劣。而女生忍无可忍地则回应道:来月经要写脸上吗?
这一个个案例中,我们发现,有些行为太过于精致主义了。当事实对自己有利时,就强调事实,当法律对自己有利时,就援引法律,当道德对自己有利时,就鼓吹道德。总之,个人总是第一位,严于待人,宽于律己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其实一个人大可以用内心的道德来要求自己做善事,但不能强迫别人做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41323/2712a767f100ec19.jpg)
我们鼓励道德层面的礼让,同样的也应该弘扬法治的精神即个体权力的保护。
在让座问题上,遵循最基本的先来后到原则。所有人都已经为自己乘车买过单,因此所有人都有安心选择座位的权力。但是公交车的座位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每一位乘客都有座位可坐。为了使弱势群体得到一定温暖,我们又要兼顾道德,提倡为老幼病残孕等让座。
道德的前提应该是权力的认同,要兼顾道德和权利,既不能搞道德绑架,也不必把权利凌驾于一切之上,完全不讲美德。面对不讲理的老人,年轻人该维权的要维权,不必怕麻烦。只有这样,才能让搞道德绑架的老人吸取教训,懂得不让座是权利的常识。这样子才能让道德与权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当然,我们依然应该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情逐渐淡漠的时候,保持一份善心,在某些情况下适当让一步,给别人一份温暖,让爱心可以传递。而爱心的接受者们倘若能够换位思考,有更多感激,将爱不断地传递下去,社会也许会更美好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