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与写作读书悦读
别一听到哲学就避而远之了,其实哲学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必不可

别一听到哲学就避而远之了,其实哲学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必不可

作者: 明白君是明白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10:20 被阅读47次

    01.

    为什么还要读经典?


    今天,很多人离开校园,放下语文课本之后,便不再读古代经典了,认为其晦涩且不顺应时代。可是,当他们放下这些以古文写就的经典的同时,也断绝了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联系。可问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传统哲学。

    一听到哲学,很多人避而远之,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可是人生在世,只要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免不了去寻求答案。这便是哲学的意义,也就是说,哲学是向人们提供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学问。

    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生活中琐碎的小问题,也有关于生命、涉及生死这样的大问题。当我们尝试去解决、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便需要用到古人的智慧。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便是为了回答困惑而生。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而经典则是中国哲学里的精华。

    虽然东西方哲学发展迥异,然而其内核都是如此。为了回答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生命的意义这样的大问题,西方哲学注重构建严谨的形而上学体系,而中国因为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哲学发展的脉络看似模糊,其实那些经典不仅在寻找西方关注的那些宏大问题的答案,也在回答着生活中无数的小问题。

    要想继承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一味地照搬模仿往往会坏了风气。最好的办法,是在书卷中体会古人的光彩,浸淫其中,达到灵魂的共鸣。

    而能做到这一点,并且从经典出发,为中国哲学重新构建「解释体系」的文化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杜保瑞老师即为其中之一。

    ▲哲学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杜保瑞老师


    02.

    打通「儒释道」


    杜保瑞老师在「明白」录制学术自述时曾谈到,在台湾报考大学时一开始选择的是台湾大学政治系,三年之后才转到了哲学系。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由于之前政治学学习的经历,加上西方哲学思维的训练,杜保瑞老师逐渐培养出独特的的审视角度。

    杜保瑞老师非常重视哲学理论的推演,即他所说的「检证理论」,以及该哲学理论成立的基础和合法性。在读硕、读博期间从事儒学研究时,杜老师喜欢关注那些体系庞大的哲学家,并且用另一套庞大的理论框架去解释该哲学家的思想。比如,杜保瑞老师的硕士论文,研究的是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但他通过实践性的工夫理论和形而上思想这两种框架去理解。

    在撰写博士论文时,杜保瑞老师谈到,当他决定要写王阳明的哲学理论时,之前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细心研读之后,他被王阳明的易学思想深深折服。当得知王阳明的易学是建立在对前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自己的易学体系,杜老师才察觉自己对前人的理论一知半解,因此也无法深刻理解王阳明当时所遇到的周易哲学问题。

    之后,杜保瑞老师在著名易学家朱伯崑的代表作《易学哲学史》中,才了解了完整的易学史。

    ▲《易学哲学史》,作者:朱伯崑,出版社:昆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杜保瑞老师深受周易哲学的影响,在谈及经典的阅读次序时,杜老师也按照周易六爻,对各哲学流派进行排序。

    台大毕业之后,杜保瑞老师还做了《庄子》与《老子》的注解。在做《老子》注解的同时,他开始进入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走上教学之路后,杜老师又开始潜心研究道家和佛学。

    现在,杜老师自台湾来到大陆,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开设《中国哲学史》课程,专门讲授「儒释道」哲学。

    杜保瑞老师说,50岁之前的自己作为一个学者,处理的都是哲学研究方法、疏解经典著作这样的工作。但是50岁之后,人生的重心转向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更多地为普通听众讲授中国经典。

    ▲杜保瑞老师在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上讲授儒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网

    对于杜老师来说,讲解哲学史专题和讲授经典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部经典都是一位活生生的哲学家进入到灵魂深处」,这是一种超脱于教学工作之上的新的境界,并成为指导人生发展的智慧,而不是死板的抽象命题的讲解。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感悟,如今的杜保瑞老师已是深谙中国传统哲学,并且在自己独特的审视框架下,打通了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流派。杜老师认为,之所以能够将「儒释道」贯通,乃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内涵。

    03.

    中国哲学的内涵

    在研究的过程中,杜保瑞老师提出了四个哲学基本问题,作为其方法论研究的基础,分别是「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杜老师认为,这四个哲学基本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

    道家和佛家关切宇宙,宇宙论即宇宙、世界的诞生与本质,以及人的生死问题。《淮南子》中的道家、《华严经》中的佛家、宋明理学后的儒家都讲宇宙是如何产生的。于生死,道家讲魂魄,佛家讲轮回与命运,而儒家以「未知生,焉知死」对其存而不论。

    由宇宙论所塑造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而且,一个人的宇宙观决定了世界观,世界观又影响人生观。因此,宇宙论不仅是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而且还是其他问题的前提。

    至于本体论,这是儒家所格外重视的领域。杜保瑞老师认为,中国哲学的特质就是在涉及本体论的问题上讲价值和目的,「儒释道」三家都有其价值与理想,儒家以仁为本,相较于其他两家更重视人的现世理想与追求。

    而工夫论是杜保瑞老师研究的重点。工夫论是指人们依据自己的实践,得出关于这个实践知识的方法。杜老师认为,工夫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议题,因为中国哲学都是实践性的,不管是儒、释、道何种,都有工夫论的面向。

    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单是客观地研究,而且主动地进行实践,就像王阳明运用「格物致知」格竹七天七夜一样。因此,正如杜保瑞老师所说,中国哲学就是围绕人类的生命课题而展开的实践哲学。

    境界论是指人生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映照着一个理想化的完美人格。境界哲学也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宋朝程朱理学以后,「儒释道」三派的合流之势也为中国人塑造了一个广博豁达的境界。在《陆九渊集》中,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曾说: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事。」

    ▲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1139年-1193年)


    04.

    争论无关对错

    「儒释道」三家关于真理的争论由来已久,每个哲学流派都认为自己是真理。那怎么检证这些中国哲学是对的?杜保瑞老师认为,关键在于如何选择。

    前面说到,哲学理论的提出都是为了回答问题。可这些问题所属的范围不一样,有的是思想上的问题,如人性是善是恶,人死后的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有的是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如什么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还有个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以及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

    每种哲学流派都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内在是完整一致的。正因为如此,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无所谓是非对错。杜保瑞老师曾在自述中说:

    「任何一个学派在讲自己的东西的时候都是对的,任何一个学派在讲别的学派不对的时候,一定是他自己不对的,他说别人不对的那一部分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他肯定不了解别人。」

    杜保瑞老师认为,针对不同的问题形成各种流派,所以每种哲学都有它要面对的问题。佛家照观生死,儒家与道家着眼于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法家处理国家政治、机关管理等等。不同哲学流派之所以相互驳斥,只是因为在不同的领域场合运用了同一种哲学思维。在今天来说,相较于争输赢,各种哲学流派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才更重要。

    因此,「儒释道」三家的经典都应该读,因为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重点是不能随便用错,因为它们针对的领域不同。西方哲学界也有同样的看法,美国著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W. Putnam)就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中说:

    「一切对象都不独立于我们的概念框架而存在,只能从人所制定的理论之内讨论对象才有意义的结论。」

    ▲《理性、真理与历史》,作者: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W. Putnam),译者:童世骏,李光程,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

    阅读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不仅可以为日常生活提供一个指导性的目标,还是一种个人的修炼,帮助把人生看清楚,修养成完善的人格。在杜保瑞老师看来,哲学就是为人的生活服务,为生活答疑解惑。从政治学到中国哲学,从台湾到大陆,不变的是杜保瑞老师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切关心。他曾在自述中说:

    「只有把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弄清楚,这样这个民族的未来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一听到哲学就避而远之了,其实哲学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必不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rk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