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出嫁之后,宫里陡然冷清了很多。容嬷嬷栖身的坤宁宫更是冷清,皇上再未踏进半步。本来按照宫规礼仪,妃嫔们要定期来请安问候,皇后自从那次事件之后,自觉愧疚,便免去了妃嫔们前来问安的例事。偌大的坤宁宫,只有她们主仆两人相依为命。容嬷嬷想这也好,起码可以相安无事地度过余生,皇后起码也能体面地做着她的一国之母,皇上在那次的事件中都没能成功废掉皇后之位,以后便再不会轻易动这样的念头了。然而,世事难料。尽管容嬷嬷和皇后深居简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可是命运总是充满未知的变数和劫难,又岂是深宫妇人所能预料的。
这一年春天,皇上又起了南下的念头。早年他出宫时都是一人带几个随从沿途保护他,近年也不过带个年纪稍长又得圣恩的阿哥,从未携带过妃嫔一同出巡。前几年带了紫薇格格和还珠格格两个丫头,完全是因为新封的还珠格格是皇上新得的开心果,带着沿途解闷用的。这一次,皇上不仅照例让两位格格及五阿哥和福家父子陪伴圣驾,还提议让太后和得宠的令妃一同出宫赏玩,久居深宫的太后听了欣然同往。皇上顾及太后的面子和皇家的颜面,便命皇后一同前往。
由皇室成员、权贵大臣和护驾侍卫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紫禁城,一路车马奔波来到了江南。这是容嬷嬷和皇后自入宫后头一次出宫,更是她们生平第一次来到江南这样的地方。皇后看到沿途的风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容嬷嬷看着眼前的水乡风景,只觉得不枉这一遭舟车劳顿。当她看到皇后脸上的笑容时,更是生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要是能在桥边买一处宅子,与皇后在这里了此残生,比在那见不得人的地处苟且偷安不知强多少倍。可是,皇后虽是皇后,却身不由己。
一路上,大家少了在宫里的拘谨,一路上说说笑笑,倒也十分轻松欢快。后来,队伍到了杭州城,途遇歌女卖唱,歌喉婉转动人,皇上听了之后命人寻来御前献唱。这不唱还好,一唱便唱出了大事。这个叫做“夏盈盈”的歌女竟然与紫薇的生母,多年前去世的夏雨荷极为相似。皇上思念故人,竟不顾体统要将她带回宫中纳做妃子,这引起了随行所有人的震惊和反对。福家父子和五阿哥从朝纲大局出发,力劝皇上要三思而行,被皇上一顿痛斥。皇上告诉前来劝谏的紫薇这个夏盈盈就是她母亲的转世,被紫薇以理驳倒,不料皇上恼羞成怒,将她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太后站在祖宗法制的角度劝皇上行事要顾及大局,皇上却丝毫不为所动。太后见皇上一意孤行,有了之前的香妃事件,她不愿意再与皇上起正面冲突,以免母子情分生疏。她转而训诫皇后,不要忘了自己作为皇后的职责。皇后本来就不愿这种有失体统的事情发生,经太后一番训斥,竟打算冒死向皇上进谏。容嬷嬷听了,苦口婆心地劝皇后不要干预此事,毕竟皇上连宠臣、爱女还有亲生母亲的话都听不进去,又怎么会听她一个早已失宠、形同虚设的皇后的谏言呢?皇后却对容嬷嬷说:“口中的谏言听不进去,书下的谏言或许管用。”她命容嬷嬷找来瓷盘和匕首,还有一块锦帛,当这些东西齐全地摆放在皇后案前的时候,容嬷嬷对皇后要做的事才恍然大悟过来,她被皇后的举动吓了一跳。书血书这样的事可不是小事,一旦触怒龙颜,后果不堪设想。她想阻止皇后,不终于抵不过皇后的执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后割破自己的手指,蘸着殷红的鲜血在白布上写下谏言,她想如果皇后能因此成功阻止此事,不至于皇上毁掉自己在天下臣民心中的形象,无论遭受怎么样的后果,她愿意与她一并承担。
第二天,不出容嬷嬷的预料。当皇后将那块书满血字的布呈现到皇上面前的时候,引得皇上勃然大怒,他看都没看一眼就抓起血书丢尽了船外的西湖里,还痛骂皇后是个善妒到极点的女人。可怜皇后百口莫辩,没想到一片赤诚之心,竟换得如此的下场。她心冷之余,指天发誓:“如有嫉妒之心,愿削发为尼”,语毕,趁旁人不备,抓来剪刀,剪去一头青丝,容默默阻止不及,只能为她心痛落泪。皇后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皇上的怒火上又浇了一桶油,他怒不可遏,直斥:“无发之人,怎可母仪天下?”立刻命人送皇后回京,废去皇后之位,迁居静心庵。
容嬷嬷早知会是这样的结果,她虽然为皇后的一片苦心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感到痛心,却也无怨无悔。她想,她以前和皇后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这次终于做了一件正确的大事,于国于朝有益的大事,即使未能如愿,也已经竭尽全力再无遗憾了。静心庵于她们而言,或许是最好的归宿。就让自己陪着她的皇后,她的格格,在那里赎清今生的罪孽吧!青灯黄卷,了此残生。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