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在谁的心中重要,必定在自己的心中装着这个人。这是任何一个有心理学基础的人都能够知道的常识,无需过多解释。这就是云上精舍的夜色
可能因昨晚在云上精舍为某上市公司的专修团队做了场叫《企业心理资本的开发与运用》的讲座吧,今晨我又想起了6月15日晚青大94级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那次聚会。具体语境忘了,只是清晰记得主持人开场的第一句话:“你不是我最疼爱的人!”
这话让我心动,继而情动,自此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在想:谁是我最疼爱的人?我又是谁最疼爱的人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立马就得到了:我最疼爱的人就是那谁;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猜的,但问了一下对方,证实我猜对了。
一切,正如心理健康的您所想象的:我最疼爱的人,也是最疼爱我的人。
这十多天来,我用这两个问题反复问过周边的人,我知道了:那些心理健康且幸福指数比较高者是如何回答的,那些心理健康但幸福指数不高者是如何回答的,那些心理不健康者是如何回答的,那些心态不正常者又是如何回答的。
在有了初步的经验之后,昨天下午我便把这两个问题作为一种心理技术运用到了咨询过程中。
问那位社交恐惧症患者:“谁是您最疼爱的人?”
“女儿!”他的回答毫无犹豫。
再问:“那个最疼爱您的人是谁?”
他看着我没有回答,我也没敢继续追问。不敢的原因是我看到他的眼圈红了,经验提示我,初次访谈,他的自我强度还不足以承受如此迅猛的情感冲击。
为缓和气氛,我故作轻松地微笑着要求:“您能跟我说说除了女儿外,还有哪些人是您疼爱的?而您觉得哪些人是疼爱您的?”
我把“一个”,变成“一些”,问题的难度大大减低。
依然,对第一个问题他能迅速说出好几个比如父母妻子和妹妹,而对第二个,他憋了好半天才说“我母亲”。
至此,我觉得已经对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了深刻的了解,我询问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十分重视考察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教科书(基础,2012年版,第342页)上说——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具体地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一个对压力事件的物质条件。二是给当事人精神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使当事人在困难时期不感到孤独无助,从而增强应对事件的信心,稳定情绪。”
这个说法当然没错,但它并非从求助者出发而言,道理也太理论、太空洞,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而我通过诸如询问“您都疼爱哪些人”和“您觉得哪些人疼爱您”,尤其是后者,才是对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现状的恰当了解。
一个不知道自己在谁的心中重要的人,别人支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难以发挥作用!
知道自己在谁的心中重要,必定在自己的心中装着这个人。这是任何一个有心理学基础的人都能够知道的常识,无需过多解释。
越是觉得自己在更多的人心中重要,自己的心中也就有了更多的人,这种人可能孤独但不再寂寞。比如我就总是觉得不但只是对那谁而且对谁谁谁都很重要,为了他们我得每天吃好喝好心情好,每当夜深人静一人独处或身心俱疲时,想想他们就觉得有人陪伴且满血复活。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你为什么不说话?”
为什么不说话!我不喜欢这样的问话,而是直接认为:“我就是你最疼爱的人,尽管你不说!”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信念,它也深深地根植于所有心理健康者的集体无意识,从而成为幸福和快乐之源。
网友评论
一直觉得自己活得好好的,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生活平稳,朋友众多。可是深入想想,谁是我最疼爱的人?除了孩子和父母,真不敢说自己能对他倾心付出,不计其余。而谁又是最疼爱我的人?除了父母和孩子,也真没有谁能让我坦然地说出。再好的朋友,也有家有口,自顾尚且不暇,即便是自己的老公,我也没有把握。到这里,不由地悲从中来,幸福只是个幻相?
容我哭会儿......
世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内心。我真的觉得自己值得被爱,能成为对方最疼爱的人吗?向来信奉“凡事只能靠自己”的我,其实很害怕依赖别人,也害怕被拒绝伤害,因此很难直接表达需求,总是做出很懂事,不给人添麻烦的乖乖样子,其实却把别人推得更远,把自己置于孤立无援之境。
谁又是我最心疼的人呢?一个没有被爱滋养过的人,真的懂得如何去爱吗?想到这里,又是一股苍凉。以为自己真心以待过很多人,却总在受伤之后,狼狈逃窜,快速掩埋掉所有的痛苦,最后剩下一地鸡毛。
渐渐地,心麻木了,没有那种鲜活的跳动,也感受不到细微的变化了。直到看到今天的作业题目,被狠狠地戳了一下,终归还是逃不掉......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勇敢地表达我对爱的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把我的爱告诉每一个人,和他们分享快乐与忧愁。
愿我们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
“好,问吧。”
“你最疼爱的人是谁?”
“我女儿。”他回答的干脆。
“那你又是谁最疼爱的人?”
“……”沉默片刻开始嘻笑。
“快说,不可以想太久。”我开始催促道。
“你最疼爱的人是我吗?”他玩笑的语气问我。
“你是不是想的是你妈?”我看着他眼睛等他回答。
“嗯。”
“好吧!咱俩答案一样。”我向他重新捋了一遍“咱们最疼爱的人是咱们的女儿,咱们又都认为最疼爱自己的是自个的亲妈!”
说完我俩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开口又问他“你觉得你会是女儿最疼爱的人吗?”
“不会是。”他倒有自知之明,回答的干脆。
“在你们三个孩子中,你是你妈最最疼爱的那个吗?”
“……”他没说话,难为情地轻轻摇了下头。
“我情况跟你也一样。……咱俩是亲密关系,可对方却既不是自己最疼爱的人,也不是最疼爱自己的人!在这两个关系式中,我们却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你感觉怎么样?”我又追问到“好笑不?”
“是好笑!”他笑着说,表情有点苦涩。
这就是今天我和我老公的对话,几乎一字不差。我心里也涩涩的!返回市里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问题。反思婚姻生活中的双方的种种表现。今天对于我俩都是一次很大的成长。让我们意识到婚姻生活中需待完善的地方。这关系到生活的幸福指数。什么时候我俩的答案变成了同一个人了,我们才是真正的“相爱”了吧。而更为关键的是,能做到老师说的,就是认为“我就是你最疼爱的人,尽管你不说。”换句话说就是“我认为是才是,即使真的不是。我认为不是就不是,即使真的是。事实真相最重要吗?当然不是最重要的啦!”
从这样的概念来看,我的心中有两个并列第一,至于是不是他们的最爱,我都不必去问😄
以前以为我的付出是对‘你’的爱,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有惑之年’的离去,越来越觉得其实我爱‘你’,我的付出是我的需要!
老铁就是这么稳!😄
1.鄙视老师的自恋,我心中有疼爱的人,但不存在最疼爱。
2.开心,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我自己,满足了我的自恋。
3.欣慰,我的社会支持系统多且实用,我家遭遇大麻烦时,家人,领导同事,老师同学倾力相助。
4.愧疚,我不知道自己在谁心中是重要的,最近几年确实有些人告诉我:有你真好,而我竟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我心中,除了聚餐我好像没主动想过他人。
5. 羞耻,正如歌词所说,多年以来,我曾经苦苦寻找那个无怨无悔疼爱我的人,我丢失了日夜相伴的自己。
6.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和自信。
7.感谢,李老师提出了这个极好的话题,引导我深入探索、认识自我。
今天文中更多是提到了父母与子女 正向或逆向之爱,但作为家庭还有夫妻之爱啊。
父母子女之爱,往往会是对父母之爱远远不及对子女之爱。"舐犊情深"这一成语,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
而李老师的第一个问题中,加了一个"最"字,就需要在爱的天平上掂量掂量,或者在内心里盘算盘算。
文中李老师有两次欲言又止😂。
迂回,似乎是老师的一个特色。
其实直接如实写出各种回答,再加上您对该回答的点评,又有何妨呢?
爱我的人、疼我的人、疼爱我的人⋯
似乎有些区别,似乎又没有区别,
区别在于人群有点不同,但是爱一直都在⋯
但曾一起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
后来某位同学改为:
“你我也许都不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我爱你。
👦:我也爱你。
👧:不,是 我爱你
👦:你爱我。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