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你所认识的人
07 也许你该换的是朋友
碰过花的手会有香味,碰过鱼的手会有腥味,朋友之间的影响力也是如此,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久了,就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千万要注意你交往的对象。
假如你希望自己更好的话,你的朋友一定要比你更优秀,因为只有他们可以分享给你他们成功的秘诀。若老是跟同一群人做同类的事,你的成长是有限的。
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天,一个人在路旁发现了一堆芳香的泥土,他如获至宝般地把它带回家,一时间满室生香。那人问泥土:“你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吗?”泥土回答说:“我只是一堆普通的泥土罢了。”那人又问:“你为何有那样浓郁的香味呢?”泥土笑了笑,答道:“其实并不值得惊讶,我只是和玫瑰相处过一段时间罢了!”
与玫瑰在一起久了,也会沾到花香,与狗躺在一起,就会有跳蚤。你不能成天与负面的人搅和在一起还指望能过正面的生活,你也不可能终日与一群颓废的人相处,而又保持奋发进取的态度。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作家吉姆·罗恩是对的,他说:“你最常往来的五个人,其平均值就是你。”
现在,请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目前的朋友有哪些,他们是在帮助你往前,还是让你往后退?他们引发出你的良善,还是邪恶?如果是后者,劝你还是少来往为妙。
有一次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家餐厅里被问道:“你最好的朋友是谁?”福特想了一下,然后拿出他的笔,在桌巾上写下大大的字:“引导出你最好一面的人便是你最好的朋友。”
你想改头换面吗?也许你该换的是朋友。没错,只有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大文豪塞万提斯说:“将你同伴的行为告诉我,我就能告诉你,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如果你的朋友都很优秀,你必定也不差;如果你的朋友都做一些鸡鸣狗盗的事,那你绝对也不是什么正派的人。你的朋友是一面镜子,可以显示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08 要看自己的背,而不是让人狼狈
据说希腊神话中的天神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造人的时候,在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袋子,一个袋子装别人的缺点,挂在身前,另一个装自己的缺点,挂在身后,所以人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
我们都需要有人告知缺点,让我们看见自己需要改进之处。但遗憾的是,多数批评的本意并非出于善意;他们可能刻意贬低你,对你说些讥讽、刻薄、傲慢的话,或对你漫不经心,目的都是想借此提升自己价值。
果实累累的树必会有人拿石头砸。
如果你得到赏识,受到众人肯定,不要讶异批评者会从四处冒出来。你越成功发达,就会遇到越多这样的人。我听说马修布拉在华尔街美国国际公司担任总裁时,有人问他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很敏感。他回答:“是的,我过去曾经对这种事非常敏感,因为当时我极力想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非常完美,只要有人不这么想,我就会觉得忧虑。某个人对我有怨言,我就想办法取悦他,可是我讨好了他,又会让另一个人生气,然后等我想满足这个人时,又会惹恼其他人。最后,我发现,我越想讨好别人,就越招来批评,就让‘敌人’变得更多。于是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超群出众,就一定会受到批评,所以还是趁早习惯吧。’从此,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所有的事,且不再管任何批评。”
不如去问电线杆对狗有什么看法。
每当有人给予我评论,我会先去了解他的话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建设性的批评是有用的,破坏性的则会让人觉得自己没用。更进一步说,前者可以帮我看清自己,后者让我看清对方是怎样的人。狗会对电线杆撒尿,这有什么好怀疑,或值得生气的呢?
你怎么看待批评,就看你想看到自己的背,还是想让人狼狈。
别人对你说什么,只是反映了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的批评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或者他们就是自己所批评的“那种人”。
反过来,每当受到批评,你会气愤、会去反击,那也反映了你的自我认知,任何让你受伤的也是你对自己的批评。
你要问的是,你的内在是否有一个部分在批评自己?在你放掉对自己的批评后,你将较少感觉到别人的批评;当你看清它们跟你无关,你就不会受到影响。
09 你的情绪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那个人为什么用那种态度对我?为什么对我说那些话?你胡思乱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还是哪里得罪了他?……
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发脾气、态度恶劣、言语刻薄,错并不在我们,它所反映的只是对方目前的情况。就像有时我们的朋友和所爱的人会在没有明显理由的情况下攻击我们,对我们挑剔、发怒或喋喋不休。事后当我们询问他们原因时,他们会说:“对不起,我今天在办公室受了一肚子气。”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便一点小事也会触怒我们,不是吗?
疯狗会乱咬人,但人不会去咬狗。
某天,有位心理医师跟他的朋友在散步,他的病人──一个疯子,冲过来从背后重重地打他。那个心理医师摇晃了一下,倒在地上,而那个人立刻逃走了。之后心理医师站起来,整理一下衣服,继续往前走。
他的朋友感到很惊讶,问说:“你不想采取什么行动?难道这样就算了吗?”那个心理医生只说了一句:“这是‘他的’问题。”同样的情形,如果有人打击你,那是“他的”问题;如果有人辱骂你,那是“他的”问题;如果有人乱来,那还是“他的”问题。疯狗会乱咬人,但人不会去咬狗,为什么?因为除非你也疯了。
他有生气的权力,你有不接受的权力。
这故事许多人应该都听过:一次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个人都用各种方法来侮辱他。
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个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最后会属于谁?”
那个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啰?”那个人摸摸鼻子走了。
佛陀说:“当我拒绝接受虐待者的虐待时,他恶毒的礼物将被退还,而被施虐者本身所收回。”
当有人打击你,你立刻反击回去,就等于是吃下对方的情绪垃圾,把它变成自己的垃圾。
你很气某人,不想让他好过,但是当你让他“难过”的时候,你自己好过吗?想想,你抓一把垃圾砸别人,先弄脏的人是谁,是你自己,对吗?
10 多连结,不打死结
有智慧的人不会跟角度不同的人争吵,因为世上没有一个人的生命经历和另一个人完全相同,也没有两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会一模一样,也因此,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
法国哲学家夏提埃曾说:“唯一的想法是最危险的想法。”世界上的道理都是“活”的,都是不一定的,你所坚持的若是一定的话,这道理必是“死”的。
如果你问某些人为什么生彼此的气,常常吵架,他们多半会回答:“因为我们看法不同。”人际关系会陷入僵局也一样。我们常会欣赏某些人,同时也会疏离或排斥一部分人,就像我们常听到的:“我就是和某某人合不来”、“我就是看不惯某人”。而之所以合不来、看不惯,主要也是因为不接受彼此的差异性。
重要的不是角度,而是你的广度。
和人相处,如果总是在强调差异,就不可能相处融洽,强调差异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反之,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与人相处就会容易一些。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感慨说:“人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把自己围起来。”
我们看事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使我们心中筑起了高墙。我们都从一个观点来看事情,因此心胸无法宽大,因为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一面,而世界是多面的,你必须更柔软、更富有弹性、更能包容和谅解,才会有广度。
但人们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没有人在乎“什么是对的”,人们讨论、辩论和争斗,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你可曾想过,那些你所争论的东西真的比彼此的情谊和快乐更重要吗?记住,要去做对的事,而不要争着当对的人。
11 不管你抱怨谁,骂的都是自己
有位女孩觉得自己被朋友背叛,因为她信任这位朋友而把秘密告诉她,而秘密却被泄漏给别人。经过仔细检视,她了解到她也用很多方式背叛了自己,像这秘密也是她自己先泄露出去的。
有位员工常埋怨同事,做事不负责任,后来他进一步检讨自己,才发觉,原来自己也不想担负责任。
不管你抱怨谁,你骂的都是自己;这是很少人会发现的,因为我们都习惯指责别人,却忘了反过来检讨自己。
你讨厌的别人是你不喜欢的自己。一位学生最近常深锁眉头,当我问起缘由时,他一脸沮丧地说:“我不晓得我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办公室的同事老要欺负我,再不然就是要占我便宜?”“他们是怎么欺负你、占你便宜呢?”我问他。“他们老是使唤我去做这做那,我又不是工友,我也有自己的工作啊!”他愤愤不平。“那你都怎么应付他们的要求呢?”“还有什么办法?我当然只有答应啊!这也是我最不满意自己的地方,我很讨厌自己这么懦弱。”
这就对了,为什么你会受伤?因为你的内心预留了一个空间给人伤害;为什么让人踩在头上?那是因为你自己趴在地上。
人我之间的互动,都是自己造成的。当你懂得尊重自己,重视你的感觉、时间、想法,别人也会如此。反之,当你处处迎合奉承,任人予取予求,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对方老是这样?是你老是那样。
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孟子就告诫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即在提醒大家,当事情不顺心时,不是去要求别人,而是要“向内求”。换言之,你必须看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看人家对你做了什么。
诊断出别人有病,并不能改善你的病,说别人讨厌,也不能让你讨人喜欢,因为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一个有反省能力的人,才有改变的可能。
当你骂别人说:“他怎么可以告诉别人!”也许你自己也告诉了别人。当你怪别人说:“你为什么不替我想想?”也许你也没替对方想想。当你气愤地说:“你怎么不去照照镜子?”也许你也应该去照照镜子。
就像心理学家荣格说的:“由对他人的不快中,可以得到自我省察的机会。”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他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12 你说别人的话,其实是在说自己
人对人的想法,基本上都来自对自己的想法。
一个母亲从很冷的地方回到家,常不由自主给孩子添加衣物,一个父亲刚运动完满头大汗,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肚子饿时会劝孩子多吃一点,吃太饱难受就痛斥孩子别太贪吃;觉得自己太内向,就担心孩子不够活泼;遗憾自己没多读书,就特别重视孩子的课业。
我们会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人很难信赖别人,其实是把自己“不值得信赖”投射到别人身上;一个经常信口开河的人,就会怀疑别人说的话;常在背后说人闲话的人,也会怀疑别人在背后说他坏话。
说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当你看到某人脸色不好,你认为那个人是“不高兴”或“故意摆脸色”,但若换从别的方面体贴设想,他可能是心情不好或生病了。为什么你不选择后者,而选前者呢?是不是因为当你不高兴时,也会摆脸色给人看?
你约某人见面,他说刚好有事,你会怎么想?你可能会认为那人“说谎,那只是推托之词”,因为当你不想跟人见面时,也是这么说的,对吗?
对自己不满的人,很难对别人满意。
你对别人的想法,都来自对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为什么当你烦心的时候,看谁都不顺眼。
下回,当你提到别人、审判别人或怀疑别人时,了解“你说别人的话,其实是在说自己”,你的观点就会截然不同。
当你意识到那是自己的投射,你就会看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恐惧,也许是自卑,也许是嫉妒,也许是想得到爱。那么,你就能反转过来看到自己,进而改变自己。
13 口是门,应该把它关好
跟人闲话家常是人之常情,但说人闲话却最伤感情。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种闲话是不伤人的。
当你听到甲在说乙的坏话时,就算再怎么不相信,你与乙的关系仍会发生转变。换句话说,不论你听到什么,你都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传话的人添油加醋。
话说在一座小村庄的学校里,本来只有一个老师。
某天村里搬来一位陌生男子,村民发现他不但饱读诗书,而且为人正直,便邀请他到学校教书,男子也答应了。果然,新老师大受家长、学生欢迎。
原本的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用不屑的语气跟妻子说:“那新老师根本来路不明。”妻子将这番话转述给邻居听,自己再加上一句:“听说那新老师根本来路不明,以前不知道做过什么坏事。”
邻居跟亲戚说的时候,又多了一句:“听说那新老师根本来路不明,以前不知道做过什么坏事,说不定曾经作奸犯科!”
亲戚跑去跟朋友说时,也没忘添油加醋:“听说那新老师根本来路不明,以前不知道做过什么坏事,说不定曾经作奸犯科,搞不好还是个通缉犯!”
流言雪球般越滚越大,新老师不得已,只得黯然离开学校,甚至搬家。谣言的始作俑者──原本的那位老师听说了,觉得良心不安,决定去道歉。
只见新老师拔起地上一把蒲公英,用力一吹,成千上万的种子顿时飘散开来,接着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些种子都找回来,我就原谅你。”
“这怎么可能……这么多种子,不可能全找回来!”
新老师严肃地说:“你制造的流言就好像这些种子,不但收不回来,还会重新发芽成长,再散播更多种子。这样就算我原谅你,也没有任何意义!”
从此新老师再也没有回到这座村庄,只留给男子深深的悔恨。
被议论的人刻骨铭心。
对事不了解而妄加论断,是不客观的;对人不了解而妄加论断,则不但不客观,更不道德。口是门,应该把它关好。
试想,如果有人说了一些关于你的不实传言,你的反应会是什么?感觉受伤,还是生气?你会不会愤愤不平地问:“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讲我?”你会不会在心里反复咀嚼那些中伤你的话,以及无法消弭的愤怒?
如果你也害怕别人这样对你,就不该去做这样的事。古代贤哲说过,在准备开口说话前,要先通过三道门。
第一道门,先问自己:“这些话是真的吗?”第二道门,贤哲会问:“这些话是必要的吗?”到了这里,他们会问:“这些话是善意的吗?”如果是,话才能脱口而出。
因此,没通过三道门之前,请闭上尊口!
有的人喜欢在背后骂人或说人家闲话,他没想到听见的全是自己。语言是一种力量很强的思想波,就像回力棒一样,抛向空中,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你身上。所以要多说好话,多祝福人,利人利己。同样的道理,咒骂别人等于是在骂自己,因为声音发自哪里?是谁一直在听?是你,对吗?
14 怎样才能让一个人变成很棒的人?
方法有二:
一、让他觉得自己很棒。
二、让他真的变成这样的人。
没错,你能借由形容他们的样子来形成他们的样子,也能借由对待他们的态度来形成他们对你的态度。
比方说,你的朋友认为你很乐观,那么在他们面前,你就会表现得乐观开朗;如果你认为某人很淑女,那么在你面前,她就会像淑女一样。人会不断验证别人给他的“期待”,如果你常说孩子很贴心、懂事,他就会一直那样;如果你对男友或女友的评语是,体贴、有责任感,或粗心、不会替人着想……他们就会变成像你说的那样。
首先,让他觉得自己很棒。
激励大师金克拉可以说是将人原本就具有的成功特质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我们看待人的角度,决定我们待人的方式,我们待人的方式,经常决定了对方的表现。”
你可能看过有些人,在家人面前常乱发脾气且不负责任,却对某些人相当客气且尽责,那是因为他们在那些人面前有不同的形象。
有人和某人起争执,吵得面红耳赤,后来电话响起,一接起来,就突然变得轻声细语,甚至谈笑风生。这是怎么回事?
没错,因为形象不同,所以表现就不同。《窈窕淑女》这部电影中,两位老教授找来粗俗的卖花女做实验,打算把她训练成一位高雅的淑女。其中有一段对话,可以说明期待所产生的影响力。
女主角对皮克林教授说:“我在希金斯教授面前很想讲脏话、动作粗鲁,因为他认为我还是菜市场的卖花女,所以我就不想表现得像个淑女。但你不一样,”她说,“我在你面前很想当一个淑女,讲话举止很得体,因为我知道,在你心目中,我是一位高雅的淑女。”
最后,让他真的变成这样的人。
这也印证了教育学上一个著名的理论,即“比马龙定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出什么样貌,以及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你没发现吗?当有人称赞你的时候,你会表现得特别好,为什么?因为那人觉得你很好,而你不想让他们失望;当你赞美别人时也一样。如果你不断对一个人说些什么,他就会表现得“像你说的那样”。
所以,如果你发现周遭的人变得越来越糟,你必须先反省自己,是不是你对他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如果你以一个人的现状来看待他,他就会维持现状;如果以一个人的能力和应有的成就来看待他,他就会朝这个目标发展。”
15 多洒香水,少泼冷水
懂得人性心理的人都知道:人喜欢听好话。
一个老板如果不停责骂员工:“你怎么这么没效率?都多少天了还没完成,成本也不会控制!你再不把皮绷紧一点,就没前途了。”
女友如果老是唠叨懒散的男友:“你要我讲几千次?每次东西拿到哪就丢到哪,到处乱七八糟,也不会整理一下,整天只会看电视。”
结果会如何?他们还是老样子,对吗?
人都是听自己感兴趣的声音。
说一则故事:
有一个动物学家与一位朋友走在一条热闹的街上,经过一个建筑工地时,在一片震耳的电钻声中,她要她朋友停下脚步,并说:“你听,有只蟋蟀躲在这些板子后面。”
她朋友惊讶地问:“我们周围有这么多车子和机器在吵,你怎么可能听得到一只小虫子在叫?”
她回答:“这很简单,我不喜欢喇叭声和电钻声,但蟋蟀的叫声对我来说就好像音乐。”然后她丢了一枚硬币在人行道上,当硬币在人行道上翻滚时,有十几个人都回过头来听那声音。
用红萝卜胜过用棍子。
那该怎么做?
只要多说些赞美的话:“这样很好!”、“你做得很棒!”找找看对方做了哪些值得肯定的事,告诉他们你的感受:“谢谢你在我迟到的时候,那么有耐心地等我”、“昨天我情绪有点失控,还好你那么有气度”、“你能有这种表现,很不简单,我以你为荣”。你只要去赞美,那个行为就会继续出现。
要多洒香水,少泼冷水。告诉别人你喜欢、仰慕或欣赏他们,不必花什么力气(至少比生气骂人轻松),收获却难以估计。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一辈子,或许,你明天就把今天说的话给忘了,但听到的人却永远牢记在心。
记住,每个人的生命都有高潮,大部分是经由别人鼓励而成的。
哈佛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的本质就是渴望受到赞美。”
基本上,每个人听到赞美,都会有所表现。你只要去赞美,那个行为就会继续出现。由于赞美是具有创造性的,所以不必担心过度赞美。
当你问某人:“你好吗?”如果他有气无力地回答:“很好。”你会认为他“真的很好”吗?不会,因为“你的感觉”并不是这样,对吗?想想你认得的最友善的人,回想你第一次见面时,你多快看岀这个人友善?是不是一下就感觉到了?现在再仔细想想哪个人最不友善?是不是也一目了然?人们可能会忘记你做的事,但不会忘记你给他们的感觉。
更多美文,欢迎关注weixin公众号:爱上生活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