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作者: 小威6_6 | 来源:发表于2016-02-21 11:24 被阅读161次

    *母亲的房子

           一开始我也一样不理解母亲,只觉得这是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因为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每次回家也可以感受到乡里乡间的氛围。因为在老家,曾经一个村子的人,左邻右舍都是熟人,而人一旦熟识就难免会产生比较,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都希望自己能够过得体面让邻里羡慕或者是绝不能让人瞧不起。农村的流言也许就是最强劲的武器,因为流言,父亲从支持母亲盖房到天天谩骂母亲。明明是一个人的事或者一家人的事,往往会搞的好像全村的事,仿佛农村的人们生来就很闲散,而八卦家常则是她们唯一的消遣。离开家里才知道,人与人之间大多是冷漠的,确切说应该是住楼以后,每个家庭都像一个封闭的盒子,不会轻易对外暴露出口。只有那些曾经的熟识的邻里会偶尔来串门,关起门来,都仿佛与世隔绝。曾经以为这样的冷漠导致了左邻右舍互不相识,也导致了新时代的孩子没有玩伴,而如今也突然体会到了,正是因为彼此的不熟识,也使人们活的更轻松。因为没有了攀比,我就是我,我们一家就是一个单独的整体,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也没有人在意我们的生活是否富裕,是否幸福。解开了外在的枷锁,人们也活的更轻松。也许在外的友谊就是如此,我们并不关心朋友的家境如何,我们只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合得来,是不是能轻松随意的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优越感,亦没有自卑感,只是数亿人口中的小小一个。很轻松,很自在。

           我也曾对母亲的“虚荣”感到不解,甚至有了鄙夷的情绪。然而后来又渐渐理解,不是母亲作,不是因为她太过虚荣,这些做法也许只是她对父亲无法表达的爱,只希望父亲活的有面子,希望不管怎样父亲能在邻里间抬得起头。对于爱的表达,每个人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也许这就是母亲能表达的唯一方式...

    *残疾

           讲述了父亲从左半身半瘫到死亡,从坚毅固执到放弃抵制,从气势凌人到回归幼儿般的童真。为父亲的固执愤怒,为母亲的处境心疼。读到动情处,潸然泪下,仿佛身临其境,悲其之悲,痛其之痛。尽管让人处处揪心的情节,有时甚至棍棒相加,但依然体现了一家人相亲相爱,在生活如此艰难的情境下他们依旧不卑不亢,积极乐观,勇往直前,整个情节悲痛又温馨,使人悲喜交加。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讲述父亲在重症病房时期在医院的生活,看似诙谐的语言也许更饱含了作者的无奈。在医院也许冷漠才是人们该有的姿态,因为即使感情付出的再微弱,当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眼前消失的时候,也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尽管你们相交不深,尽管你们曾是陌路人...这一刻,似乎我也随着作者更理解了医生这个行业。冷漠也许就是他们通过封闭自我而达成的一种自我保护。

           突然想到了我自己,之前因为觉得想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加入了义工联盟,其实我的初衷是想要去孤儿院,不过必须要先去敬老院,熟悉之后才能参加孤儿院的活动。可是只去了一次敬老院我就退缩了,没有勇气再去第二次,也从心底里不想去。也许有时候我是很理性的,但大部分我是比较感性的人,刚去那里我忽然发现我有一种深深的自责,因为在家里我都没有主动要陪伴老人,我有什么资格主动来陪别人家的老人呢?然后我就对同行的几个人一度的猜测,我在想他们的父母在哪里?是不是也有人陪伴呢?因为他们起码得四五十岁了,想必父母的话岁数也不小了。自己猜测一会儿,我们就开始了活动。老人看到我们有的挺高兴的,有的还好,有的不能动也不能说,只能眼巴巴的看我们两眼。一些年轻的老人比较好沟通,能和我们有说有笑,而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我陪她大约半小时,期间她和我说了好多好多话,可是90多岁的老人吐字不清,我完全不知道她在讲什么,旁边的年轻奶奶偶尔会给我解释一下,但我依然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她为什么躺在那里。临床的另一个奶奶,坐在轮椅上,和她聊了一会,但好多也是听得不太懂,说什么文化大革命啊,什么她想活着但是活不下啊之类的,第一次见这种情形吓得我够呛,觉得她说的意思就是,我们走了她就要去自杀了。之后我和领队说了这事,他说没事,这奶奶最近总活在幻想中,总想一些有的没的,或者就是沉浸在过去的记忆中了。后来又去陪了一会另一个奶奶,据说这奶奶很冷漠的,一般人去了她就把人骂开,她得了老年痴呆,记忆力不行,耳朵也听不到。我去见她时,她却很高兴的对我笑,拉着我的手,问我是不是她女儿,我说不是,但她还是紧紧拉着我,眼神里满是欢喜和渴望。望着这种眼神,以及看到她们如此无助和不幸福,我真的在心底里问了自己好多遍,她们的儿女都在哪里呢?父母过得这样的生活,他们知道么?以后我对父母又要给予怎么的回报呢?无解。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我只和爸妈说过,放心,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到你们。未成家的我,也许永远也体会不到,因为此刻的父母是我的全世界,如果有一天我成家了,难道真的会义无反顾的奔向另一个世界?应该是因人而异,因对父母感情的深厚程度而定吧。

           敬老院果然没有电视里演的好,临走时领队还说:“有空再来陪陪她们吧,在敬老院的老人都挺可怜的,是不是见到和电视里演的不一样会有些失望呢?”我说:“还好,感觉挺干净的,除了伙食确实差了一些”。据说,我见到的所谓的还好是因为这里刚刚装修过,以前的环境并不如现在,而当时正是十一放假回来,外面天气虽没有很冷,但是屋里确是阴冷的,作为一个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我冻得瑟瑟发抖,而老人们却觉得还行,应该是穿得比我更厚实。我并不是一个轻易食言的人,而这次我失信了,没有勇气再去第二次。我是个情绪化的人,本质里透露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是因为我有自动过滤烦恼的功能,我是个健忘的人,不高兴的事我一般不会去想,久而久之烦恼就统统消失了,只剩快乐的记忆。所以我本能的逃避这种能让我产生消极情绪的人,事,物。在我看来,老人就像一幅竣工的画,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再改变画的初态;而孩子就像一副纯白的画布,每一笔都会影响其未来的轨迹。

    *我的神明朋友

           我不知道世间是否真的存在神明,有时会告诉自己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但有时的很多现象确实用科学无法解释。有人说,这只是一种信仰,在人处境艰难甚至绝望的时候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力量,而人的精神力量往往是比较强大的。这篇讲述的是关于父亲的死及死后的境遇,充满了神话般的传奇色彩。请的巫人找到了父亲的灵魂,并把父亲灵魂送到寺庙当义工,弥补未偿还的孽债。尽管这一切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看似荒谬至极,但我也曾亲身经历过。那时候,我还在上高中,一个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了一个所谓的大仙家,当时好像同学要去她家看病,说是经过神化处理的矿泉水可以祛除她体内的啥我至今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那天,我们也亲眼看到大仙仿佛被上了身,说话马上结巴起来,嘴也一皱一皱的,后来黄老邪也上身了,说是他媳妇确实过目不忘,以及他第一次看到电视时的惊讶。本来可以把孙悟空也叫下来上身和我们说话,无奈当时没好意思,走后甚是后悔。然而谈话中得知,上辈子我的同学是个什么仙童,犯规被贬下凡,而我是跟随她的圣水篮,因为长时间承装圣水而有了灵性,跟随她来到凡间。而她的母亲上辈子是个得道高僧,曾救助过她,她母亲这辈子本是单身的孤苦无依的命,而她是来报恩的,才做了她的儿女。事实也是这样了,她父母离婚,只有母亲和她相依为命。说也奇怪,我第一次见到她确实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真的在哪里见过,而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也许就是上辈子的渊源,是的,现在的我也相信了缘分,世界这么大,我们却相遇了,怎能说这不是命中注定?

    *张美丽

           其实不管你做什么都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物质上再富裕,但精神上匮乏的人,又怎么能有真正的快乐呢?死亡,是切断她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唯一方式。

    *阿小和阿小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要摆清自己的姿态。老家阿小模仿香港阿小,梳四六头,骑摩托车狂飙,终于面目全非险些丧命。而香港阿小模仿香港的哥哥,也终究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在曾经认为是人间天堂的地方生活得更好。认清自己,不攀比,不附和,只是自己就好。

    *天才文展

           造化弄人,事与愿违。曾经的天才文展最后沦落为小村庄的维修工。读完我试图去分析这个曾经在孩子们心中的天才,为什么会失败?是因为无法克服的天生缺陷?还是太过急功近利,目的性太强?天生的兔唇也许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缺陷所以自卑,而人一旦自卑起来,身上就不会再有光环,也可能会疑神疑鬼,怀疑周围的一切,甚至人格分裂。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极度的自卑,才使他更急功近利,也更想要证明自己。和邻居玩耍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领导力,这种不付出感情的人,终究不会交到真心的朋友。进入城里,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也许他再也没有自信可以领导任何人,没能像想象中那样成为学生会主席,遇见更多的机会,扬眉吐气,光耀门楣。也许是进入城里后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作者也许正是因为曾经文展说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而最终取得了成功。自信和平常心也许才是成功的关键。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厚朴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厚朴,一个为了追求梦想与自由而与现实世界完全脱轨的人。

    所谓的理想都应该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曾经有人对我说,梦想是给那些衣食无忧的人的。那时我在内心里并没有很认同,然而来了搜房,工资由10降到7,从内心满是热情到现在安逸得毫无斗志,我突然觉得所谓的梦想已经渐渐模糊。虽然我没有像厚朴一样每天喊着要把人生的每秒都过得精彩,但我确实也任性的在寻找我想要的生活模式,太繁忙的生活我不喜欢,太安逸的更不喜欢。矫情又任性,我妈说我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是的,总是在躁动。也许我的每次决定都有自己的原因,只是选择以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初衷,该来的没来,不过意外的收获了许多友谊,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注定,我们的缘分在此。只有经历了才会有体会,有懂得,也知道以后自己应该要的是什么。是的,就是现实!无关梦想,就是现实,只有身处现实中的人,才有资格谈梦想,而我总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这就是我与优秀的人的距离,也是我欣赏那些踏实的人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有所谓的欣赏与崇拜,因为这是我自己不具备的。原来,阅读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海是藏不住的

    越要隐藏,越要束缚,就越容易显现和挣脱。手里的沙,握得越紧,流失的越多。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厦门是我迄今为止去过的最美的城市。城市的霓虹,永远淹没不了大自然的沁人心脾。最原始的东西才最真,才最美。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还记得曾经的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做企业家,因为企业家会挣许多许多的钱。从小家境并不富裕,也曾经过着被人讨债的生活,虽然没有颠沛流离,但也确是种难熬的滋味。也许,儿时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是生涩,尽管曾经的家境不好但父母从来没有让我委屈。随着经济条件的渐渐好转,虚荣也会随着慢慢滋长吧,好久好久沉浸其中渐渐迷失自己。初四的时候买了电脑,从此,我玩物丧志。高中三年浑浑噩噩,大一不去上晚自习,大三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去自习,逼得老师给我妈打电话,说不能如此如此的惯着孩子。我妈被说的无言,我乖乖去自习。高考的成绩出来只上了一个二本,平时综合不好的我也算是超常发挥,但是语文和数学却是历史性的惨败,以至于没有达到一本的分数线。好在爸妈通情达理,晓得我这几年的生活状态,他们只是满足。然而大学并没有唤醒我曾经的梦想,被荒芜太久的梦想。大学四年依旧不学无术,痴痴傻傻的浪费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没有看书,没有学英语,也没有学专业课,这是我来到北京以后一直想补却迟迟补不回来的,也许四年的时光真的不是说补就补的,更重要的就是懒散惯了,找不到自己认真的姿态了。所以从心底里敬佩着努力认真的人,他们是我的榜样。

    貌似话不由衷了。其实是想说,我姐的意外让我看透了更多。曾经以为物质,金钱才是我人生最大的梦想,然而老姐的离开,让我深深的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源自内心的富足,真的与物质无关。此刻的我,也许再也没有宏图大志,也再也没有对金钱强烈的欲望,我只希望我能尽自己所能的挣更多的钱给爸妈富足的晚年,以及遇到一个能和自己共度一生的知心爱人。

    *回家

    对于恋家的我来说,家是我唯一的港湾。因为家里有最爱的爸爸妈妈,有惦记我的的亲朋好友。家庭的温暖,使我即使远隔千里也不会感到孤独。难过落寞了我就会给妈妈打电话,相互调侃,讲述最近的琐事,而每次只要通过电话就会烦恼全消。每次的回家都很温暖,爸爸妈妈一定会去车站接我,早早的在那里等我。之前偶尔的爷爷也会一起来,现在更多的是老姑家的小屁孩,我最喜欢的小弟,偶尔还有小妹。也许,最真实的幸福就是有人惦记你,不管你身在哪里。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

    时光匆匆如流水,有时我觉得我真是个冷血的人,因为我总是一路向前跑,匆匆的看过不同的风景,遇到不同的人,然后竟能华丽丽的离开,仿佛不带有一丝的留恋与感伤。大学毕业如此,频繁跳槽亦是如此。但我也不是真的冷血,我是个重感情的人,遇到的人只要是对的人,都会驻留在我心里留有一席之地,虽然不会占据我整个心。因为我是不安分的人,我喜欢探险,喜欢新的遇见,喜欢到处走,喜欢一路狂奔。也因此走的越远,心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我会真诚的,真心的对待我身边每一个合得来的人。我喜欢住进我心里的朋友们,我喜欢有朋友的感觉,暖暖的,仿佛自己永远不会觉得孤单。

    ———————————————————————

    大约以每天一篇的速度读着《皮囊》,对于文学并没有造诣的我,不会说什么评论的话语。只觉得,能让我感动得落泪的书是不多的,也许读书量之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要改变自己。喜欢作者的讲述,喜欢作者的文字,坦诚,直率又深入人心,读得时候会哭,会笑,会感动。之所以每读一篇都会写上自己的感悟,是想要记录当时的内心感受以便日后回味,很多时候感受都是一时的,遗忘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很多时候我对认真体会的过程很享受,阅读时就细细体会作者的文字和情感,旅游时就认真感受此情此景,用心的看待生活,体会生活,总让我觉得世界很美好。喜欢《皮囊》这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皮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n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