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显赫家世,天赋不高,却能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被后人尊为“一代大儒”,曾国藩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传》为我们呈现一个几近真实的晚清名臣形象,无论是做官时期,还是未曾出山时期,都让我们想要进一步想去了解这个人的一切信息,这也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尚拙和守恒,懂得变通,曾国藩用他的一生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普通人的进阶之路。
01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就不会有进步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上至几百年都没能出个秀才的曾家,因为祖父的一个想法,为这个家族的振兴迎来巨大的转折。
世代为农的家庭,想要改变现状,就要从读书下手,这和今天我们求学考试有着相似之处。曾国藩的父亲考试,早早地带着儿子下考场历练,父子俩纷纷落榜,成了乡间笑谈。
连续六次考秀才失利的曾国藩,明白了一个道理,尽管他拥有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他没能拥有一个好的先天智慧条件。然而,他也清楚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努力前进的理由。“尚拙”的他懂得没有踏踏实实地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的希望。
他记得祖父的谆谆教诲,男子汉不会在困难面前表现懦弱,也不会被失败击倒,他选择倔强到底,绝不放弃。
事实证明他通过超人的努力,从过去的学习思路中突破出来,寻求改变的思维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他的进步变成让人心生羡慕的进阶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5876372/82ca667be7547b86.png)
02立志高远,守住恒心
要“学做圣人”,这是曾国藩进京后,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与他人对比以后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
初入翰林院,他发现自己应试教育下的弊端就是读书太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也曾国藩的优点。
读书少,那么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就好。不过真正实施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喜好交友,又缺乏自律的他,在最初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再也不能如此。于是,写日记成为曾国藩坚持一生的微习惯。这个好习惯,让他的读书生涯更上一层楼,也是他学者风范,大儒本色的开始。
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丰盈,书籍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它像一个宝瓶,藏着作者所有生机勃勃的智慧,而每一个阅读的人都会被智慧所引领,走向一条宽阔的道路。
03宦海浮沉,不如守住本心
组建湘军,整饬吏治,被人称为“曾剃头”都没关系,只要能让他施展抱负,为国家军事积蓄力量就行。
平定太平天国叛乱,功高盖主,他选择急流勇退,交回权力,改编湘军,提拔新人,暗中培养接班人。
重回朝廷,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他仍旧守着为国家的初心,周旋于各种势力中,哪怕是晚年背上“卖国贼”的骂名,都是为了给接班人留后路。
曾国藩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有面临绝望的一刻,但是他走出来了,并且从中大彻大悟出生活的智慧,而我们也会从他的身上学到我们需要的能量。
踏踏实实、持之以恒、懂得变通,立志高远,这也是曾国藩给我的启示。
齐悦梦想社群一营三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