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乐避苦就是苦

作者: 璃鱼星球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20:30 被阅读0次

生过病的人,如果天天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要承受这些?那就是苦中苦,身体病痛一层苦,为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而悲愤是另一层苦。

一切的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健康”是每个人都有的,唯独你没有,而那本来就是你“该有的”!

为此你想有健康的“常态”,而不想成为那个“例外”,也就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生病的人!

其实根本没有“你就该有健康”这回事,也没有什么是“你本该有,而却没得到的”!如果你保有这种“我本该,却…”的心态过日子,你会沉浸在自我的“不完整”以及“被剥夺感”之中,从而失去真正的、此刻的生活!

人生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就是你生病了,那就是生病了。这就是事实。“生病是不好的”“我本不该生病“这样的想法是人为的主观判断。

事实只有一个:就是你病了,接受事实然后往下生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生病那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其实,所有经历是中性的,对经历的判断是人为的,而你人为做积极还是消极的判断,决定了你生活的质量,决定了你还有没有自由。

你不可以选择“那个经历即事实”,但仍有可能选择应对它的“态度”。

进一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体验,体验不分好坏,只有深度和浅度的分别。

有的人,天生命好,相貌出生资源各方面都好,他的生活大都是快乐的体验,但这种体验,是单一的。饿了十天的人,喝水都是甜的,你天天喝可乐,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最后可乐再也不能让你乐,只能无感。

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相对世界,相对世界让我们的体验深刻。

没有灰度的快乐,就是浅层体验,对当事人来说,一再在同样的体验中,即使是快乐,也是浅层体验,即一种无聊。

人其实就是活在过程中,无论快乐痛苦都会过去,经历互相转化,互相加成,深度体验才有价值,而好坏彼此呼应,形成多层次的复杂感受。

正如我们不能避免生病或任何坏的体验,但既然病来了,那它也值得你稳稳接住,体验并转化。

坏的体验亦是礼物,你可以借此在所谓坏的体验中把个人自由的边界无限扩大。

相关文章

  • 迈克――人性(下)

    人性的弱点趋乐避苦,佛法里说有求皆苦。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趋乐还是避苦都是苦,都是人性外求,所以人都喜欢...

  • 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 176

    趋乐避苦的人,将会被驯化成奴隶。最终结果是被驱使,约束,鞭挞,吃更大的苦。 而趋苦避乐的人则会成为主人。先是自己的...

  • 以苦为乐者的心理问题总是越治越严重

    来源网络 避苦趋乐是人的本性,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就是避乐趋苦的,譬如受虐狂。当然,你也...

  • 系统排列解读人生苦痛

    人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倾向——“趋乐避苦”——这是公认的,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趋乐避苦”是人类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

  • 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 174

    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讨论,把哲学从神本位变为人本位。并且得出人性是趋乐避苦的观点。 现在回头看来,趋乐避苦并不...

  • 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 191

    第三类人,既不趋乐避苦。也不认同使趋乐避苦,精于计算这样的意识成为主流的现代社会哲学和制度。他们也不明哲保身,愿意...

  • 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 173

    前文说的是一个趋乐避苦的理性人被驯化成奴隶的过程。虽然在过程中一直是做趋乐避苦的选择,但最后却不得不承受更大的痛苦...

  • 趋利避害,趋乐避苦

    最近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情绪波动大的人,发生的一些事或好或坏,或悲或喜,感受似乎都更浓烈,自己身上好像安装了情绪放大...

  • 人并不总是趋乐避苦

    痛苦也是会上瘾的 时间的破碎改变了空间的命运 空间的破碎并不妨碍时间的秩序 当没有循环时 有的人固执于故事的结尾 ...

  • 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 179

    所谓理性人,其实就是精于计算的人。 他们按照趋乐避苦这个原则,通过算计来采取行动。 他们好逸恶劳,想赢怕输,瞻前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趋乐避苦就是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hw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