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馒头
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有两批大学生在焦虑,在迷茫,在惆怅,在纠结。一批是大三党,一批是大四的毕业党。大三学生在纠结要不要考研,大四学生在惆怅怎么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
作为大三的学生,我对第一个问题有深刻的感受。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所有人都对我成绩不满意。我爸希望我去复读,我死活不愿意,那样煎熬的日子,我不想再来一次。毕竟我智商在这儿放着,再来十年,我也考不上清华北大。
我信誓旦旦地说:“等到大学再考研也不迟。”
上了大学以后,我发现,考研是需要资本的,需要家庭经济能力的支撑,需要你心无旁骛的意志和清晰的考研目标。
第一个条件来自于家庭,这是客观条件,我们无法控制。
第二,三个条件来自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把控。
大学上了一段时间,对自身条件有了充分的认知,我果断选择放弃考研,转而去校外做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一方面挣点儿生活补贴。
本来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也毫无违和感。偏偏大脑短路的我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工作心酸之后萌发了考研的念头,我大张旗鼓地去咨询老师,咨询同学,查找资料。斗志满满。
但是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我自身的条件在那儿放着,我改变不了。
都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余秋雨偏偏说“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这句话是我这两天刚看到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它直击我的小心脏啊,还能有比这更贴切的说法吗?
所以最后的结果你也能猜到了,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我还是选择放弃了。尽管有那么多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可惜。
可是对我自身来说,这是我对自己做了综合评估之后做出的选择。
(插图选自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处境。我真心谢谢每一位替我着想的老师,同学,朋友。可是,我自己的路,终究得我独自走下去,我得选择我能承受的那一条,适合我的那一条。
其实我现在蛮高兴的,我很高兴和你们一样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为了追求一个更好更舒适的生活而努力,只是方式和途径不一样,你们选择了你们能承受的那一条路,我选择了我能承受的那一条路。
关于考研这个问题我再说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引用于达令的文章。
达令说她大学有个室友现在在美国留学读博士,但是这个事实是建立在她的家庭给她的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精神支撑的基础之上的。
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和精神支撑的时候(至少不能因为你的选择给家里造成更大的负担吧),你觉得你能心安理得的追求梦想吗?
这个东西有时候由不得你选择。就好像有些人生下来就是王子公主命,有些人生下来就吃不饱穿不暖,有些人一生都不用为金钱发愁,有些人努力一辈子也只能过上连病都不敢生的生活。
”坚持这个词如果用的不好,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负担。“这句话也是达令说的,你们随意感受一下。
所以在你埋怨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能像别的父母那样为自己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之后(你当然没资格埋怨),你还是得靠自己努力奋斗,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除了为你自己,还为了你将来的孩子。
当然,对于那些有清晰目标,坚定意志和足够把握的人来说,你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对这样的人来说,困难只是暂时的。问题在于,你得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知: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早点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早点为自己铺路,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啊。
所以。我的观点在于: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是不是考研,有没有考研成功,而在于你有没有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那条路,不是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吗?走不了康庄大道,那我只好走深山老林了。(哈哈。其实没有那么夸张。)
说完考研再说工作。
首先,我自己并没有全职工作经验,所以我提不了什么非常有用的建议。以下两点来自于我结合自身条件以及他人经验的总结。
第一,关于大小城市的选择问题。
你选择去大城市打拼,想要大城市的机会和繁华,就得忍受独自打拼的孤独和无助感。你选择回到老家那个小城市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就得做好自己的生活被父母干预的准备,就得做好可能眼光会被局限在这个小城市的准备。
其实选择哪一种状态和个人喜好与性格有关,有人喜欢在大城市靠打拼奋斗过上自己想要的繁华生活,有人喜欢在小城市舒适安逸的喝喝茶,看看书,不必承受太大的压力。
就我个人来说,我就挺喜欢小城市的慢节奏生活啊,这样的节奏可以让我更好的做自己。
选择了一种城市就必然得做好解决相应问题的准备。可是,怕就怕:
“又想要大城市的繁华,又想要小城市的安逸,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大城市的繁华没看着,呆在小城市无所事事又不够安逸——我到底想怎么过。又想要白玫瑰的温柔,又想要红玫瑰的妖娆,所以白玫瑰和红玫瑰同时长了让你不可接近的刺,你碰谁,谁将你扎伤。”
(插图选自电视剧《裸婚》)
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简书的一位作者说的。有没有觉得他把那种矛盾心态带来的后果阐述地淋漓尽致。
这种后果就是你内心承受巨大的煎熬,可是你又没办法逃脱。因为你贪心啊!!!
对比两种状态,选择你所能承受的那一种,用心的走下去,或许你能走出来属于你自己的全新道路。
第二,不要以不喜欢这份工作为由,你可能只是无能。(这句话是咪蒙说的)
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我们是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利的。很可能你连找份工作都很难,更别说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所以,先做好眼前的工作,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了,积累出资本和经验了,再来谈个人爱好问题。
我真心觉得,很多工作不是你真的做不好,而是你压根儿就没用心做。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都没有,别人怎么相信你“给我一份喜欢的工作我就能做好。”
“喜欢”和“做好”是完全两种概念。
举个例子来说,你说我喜欢唱歌,那喜欢唱歌就代表你能做好一份和音乐相关的工作吗?你说我喜欢写作,那喜欢写作就能做好和编辑,出版相关的工作吗?(我也喜欢写作,可是为了做好公众号,我都快焦头烂额了,这里面有太多工作等着我去做,有太多东西等着我去探索了)
无论你多喜欢,放到一份工作上来说,你就得踏踏实实,一步步来做好它的每一个细节。做不好,你可能真的就是无能。
之前在社团工作的时候,每次麦小姐说我哪一项工作做得好的时候,我都觉得受宠若惊,我觉得那只是我份内的事情,稍微用点心就可以做到那种地步啊。
如果做不好,要么就是不用心,要么就是无能,而往往这个“无能”就是因为你不愿意放低姿态做好眼前的事。
把眼前的事做好了,再来说其他的。
本文为作者馒头原创,源自公众号“包子包子我是馒头”,欢迎评论交流,如需转载,请提前私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