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作者: 燕子的燕 | 来源:发表于2023-05-04 21:26 被阅读0次

    五一假期不想去各景点看人头,逆着人流回了趟老家,一个不入线的小城。饶是不入线,城区也总在扩大,处处都是越来越高的楼,打理齐整的绿化带,街边的店铺也多是挂着在每个城市都可见的连锁店的招牌。城市越来越失去了辨识度,故乡的街头比他乡更陌生,好在老街还在。

    和众多的城市一样,小城也是以河为界划分着区域。老街地处河北岸,那里曾是当年城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小城本就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老街靠着河边,连着好几个繁忙的轮渡码头,客轮货轮都有,也是当年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我年幼时还没有什么私营业主,但是印象里偶尔还是会有周末夜市。国营的百货公司、副食公司、饭店,还有街道的一些小厂作坊都有着各自的摊位,毗邻着一路排开,挑着一色的红灯笼。逛这样的夜市是一家人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直到现在,每到一个城市,我都有着逛夜市的兴趣,那里才有着最真实的民生。

    随着城市往南扩张,各种中心也往南移。新开发的城区追随着时代的脚步,老街却一直是原来的面貌。新的便利的桥梁和交通工具取代了轮渡,码头荒废了,老街也萧条了。

    老街以前有着很多明清时期的或民国时期的古巷。有的巷子是笔直的一条,有的迂回曲折,时而宽,时而窄。巷子里有大小不一的院落,院落里有天井,有砖木结构的瓦房,房子的楼顶通常还有一角不盖瓦的露天晒楼。讲究的人家会在天井里晒楼上种植些花卉。还有的会在院墙根下种些爬藤的植物,春天有满墙的花,夏天有满墙的绿。我们家就住在一条可通往河堤的巷子里。我记忆中的巷子从不曾有戴望舒雨巷的寂寥。孩子们会分着院落拉帮结派,时而玩在一起,时而又斗在一起。后来建沿河风光带,靠河岸的巷子都拆了,包括我儿时的家。庆幸的是,后来政府决定保护遗留的明清古巷,并同时尽量保留老城区原貌,以修缮为主,建成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就这样,老街的一部分得以留存。

    每次回老家,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老街转转,这次也不例外。先是沿着河堤一路走着,看到“向家码头”那里重又立起了象征着这个码头重要地位的门楼。向家码头旁边外婆的单位-“勤俭旅社”旧址还在,说是旅社,规模完全比得上今天的星级宾馆了,沿着码头过来,顺着街道拐弯过去还绵延了半条街。旅社进去有楼房,有庭院,前院是客房,后院是功能区。如今旅社的门脸还在,上面挂着“勤俭旅社旧址”的牌子,门楼前的两棵古樟还是旧日的站姿,漠视着岁月的风云变迁。旅社的后院却拆除了,成了大片的空地,有一半成了停车场,还有一半估计会和旧址一起得到修缮。此时那一半闲置的空地上正开着大片茂盛的秋英花,风吹过掀起花浪,仿佛时光之手在翻动岁月的页码。

    老街的另一头被封了,里面的三条重要的明清古巷还在整修中,远远望去,只能看到一片白墙青砖灰瓦的建筑。记忆里这三条古巷都绵延幽深,石墙斑驳,麻石铺路,尤其是撑起小巷两边石墙的青砖斗拱独具风格。其中一条巷口还有一座“魏公庙”,据说魏公是河运时代的神,来往路过的船家和“排古老”(放排人)都会到此祭拜祈运求福。过往繁华如今都已化作沉寂,只剩翘檐空楼和斑驳青苔在无声诉说昔日的荣光。但愿古巷的修缮工程能修旧如旧,小巷仍带着它满身小城过往,静看今日新颜。

    于我的家乡,老街是它的文化名片,于我,老街是我的灵魂安放之处。老街,庆幸你仍在。

    明清古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so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