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颠簸的船

作者: 墨小凝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19:48 被阅读4次

    第一次读贾平凹的书是他的散文集《自在独行》,书中以散文形式描述了陕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贾老对乡土文学的厚忱之心。而后,陆陆续续的购得许多贾老的书籍,也在不断地阅读中窥视到了上世纪整个社会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

    《秦腔》就是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的书籍,它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这部书相较于其他书籍的架构而言,采用了“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书中大多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推动事件的发展,并穿插了夏白两家的诸多趣事。虽没有过多的环境和其他描写,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乡村价值形态的走向,撰写了一曲乡村发展的挽歌。

    小说的事件线也并不冗杂,主要以“疯子”张引生作为第一视角叙述,从对白雪的暗恋到最终的清风街变化,完美展现了农村演变过程中群众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小说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是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只有夏天义莫属了。夏天义是清风街的前村主任,更是清风街“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在任期间,夏天义以及引生的父亲,一起开垦荒地,修筑地基,为清风街摘去了贫困的帽子,夏家也因此在清风街树立了威望。

    夏天义是一个传统的农民形象,他积极向上、勤劳刻苦,但又执拗固执。当整个清风街都在年轻人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时,夏天义顽强抵抗,带着引生和哑巴在七里沟於地,并且还做出了成就。相反,夏君亭这样的后辈,因为接触了新时代的思潮,一心想要脱离农村,或者说想要改变农村固有的面貌。

    新旧思想在历史的转折处争斗,不断溅射出进步的火花。清风街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农村,离开他们父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到机器轰隆作响的工厂,用自己的劳作换取钱财,而后变成口粮。

    夏天义对于这种现象可谓是深恶痛绝,他不甘心地说:“后辈人都不爱土地了,都离开了清风街,而他们又不是国家干部,农不农,工不工,乡不乡,城不城,一生就没根没底地像池塘里的浮萍吗?”

    夏天义的考虑是正确的,可是机器大工业的到来必定意味着改变,也意味着整个乡村体系的碾碎重塑。可夏天义到死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守着七里沟的土地,身边带着引生和哑巴,自得其乐。

    反观夏君亭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倒是充满了现代化的思维。夏君亭接替了夏天义的位置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力排众议甚至不择手段地建成了市场集散地,为清风街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会,老百姓们挣钱了,村里收的租金和管理费也多了起来,市场成了清风街的经济增长点与形象工程。

    商业经济不断侵蚀着农耕经济,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反噬。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进城打工的女孩变成了卖淫女;新建的酒楼也出现了色情服务……城市消费文化对乡土文化的侵蚀开始呈现,这些离开祖辈土地的农村年轻人,真的变成了夏天义空中的农不农,工不工,乡不乡,城不城。

    可不断被侵蚀的农村文化以及不断出走的农村人该怎么办呢?他们在时代的大洪流中迷失了方向,他们成了重建文化体系的牺牲品。

    陕西乡村的变化虽不足以代表整个中国乡村的变迁,却也从侧面折射了农村社会和农村人在发展中的跌宕起伏。《秦腔》所表现的就是一种种无奈和彷徨。热爱土地而又无法守住土地、一步步从土地出走的农民成了迷失的一群人;想通过改革发展,却因为政策、资金、传统阻力而无法进行,使得有志于改革的村民被捆绑在农村,无法挣扎,只能发出绝望的呐喊。

    台湾版的序言中说道:“历史的河流在大拐弯的时候,船是颠簸的,冲击的惯性带给船上人的是刺激、惊叫、碰撞,甚至被摔出船舱。”这对于船上的人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确是有益无害的。

    贾平凹的《秦腔》能够在现代文学界占据一席之地,就是用这种真实、具体的生活细节来反衬大时代变化下的洪流,不过除了大背景的刻画,小说中的爱情也是充满了现实与梦幻。

    明天,《秦腔》——镜中花,水中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腔》——颠簸的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ce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