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封举报信
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两天,还没有晴的迹象。
川东省委大院就被这阴霾的天气笼罩着,雨水打在省委一号楼红色墙壁外的爬山虎身上,让这种藤蔓植物显得更加翠绿。
川东省委大院修建于上世界60年代,典型的红墙灰瓦,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外观已经明显老旧,但搭配上院内的参天大树和完好的绿化,倒也相得益彰。
一号楼是常委楼,外面虽然和其它几栋办公楼一样,但里面的装修好得多,尤其是二楼的小型会议室,装饰典雅,灯光明亮,气度庄严,再加上做了相应的隔音处理,更显得安静。这个会议室也是整个川东省最高决策的中枢,能进这个会议室的,都是大事。
此时这个会议室里的气氛很像窗外的天气,沉闷、压抑。省委书记李易华坐在椭圆形桌子的顶端,背后是一副巨大的国画,画的是川东有代表性的山水,气势恢宏。
“东平,你把情况跟大家简单说下吧。”李易华点了名。他说的东平全名叫王东平,是川东省的纪委书记。
王东平个子不高,满头白发,但眉宇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所以初次见他的人都会有敬畏感,这种气质反而与他现在的职位很般配。
“一个月前,我们收到了实名举报信,反映广电厅党委书记、厅长于建国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违规使用公车、帮家属承揽工作等7大问题。”王东平稍微停顿了下,扫了一眼参加常委会的其他人,除了省委宣传部部长蔡辉脸色有点不太好看外,其他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王东平继续往下说:“由于举报的是广电在职干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经请示易华书记,对这封举报信的内容进行了仔细核实,并约谈了举报人。根据调查的结果,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关于挪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的举报基本属实。其余5个部分的内容与事实有出入。”
“查实部分的金额是多少?”李易华打断王东平的汇报问道。
“初步确定,挪用公款的数额是500万,私设小金库更可怕,达到1000万。”王东平如实回答,“更可怕的是,这1000万的小金库完全由于建国一人说了算,只需要一张白条就可以提走。”
会议室一时窃窃私语,这个消息对这些久经沙场的常委们来说也很是诧异。
“他有这么大胆子?”省委宣传部部长蔡辉忍不住问。
王东平点点头,补充道:“我说了是初步查实,具体的还需要进入正式调查阶段后才会清楚。”
蔡辉心里知道王东平说的“正式调查阶段”指的是什么。
“东平你继续说。”李易华的声音沉稳有力,制止了大家的议论。
“虽说是初步调查结果,但由于此事涉及金额较大,性质比较恶劣,出于保护干部的角度,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对此展开进一步调查,以查证事实。”王东平不紧不慢的说道,“所以我们申请对于建国同志实行‘双规’。”
此话一出,会议室一片寂静,除了埋头做会议纪要的小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眼光投向了省委宣传部部长蔡辉。因为广电厅的管辖者之一就是省委宣传部。
“双规”是官场的行业术语,就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审查的一个特殊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双规”不是司法调查,是内部调查的一种方式,所以属于省纪委。如果查实了相应的问题,涉及违法的部分就会移交相应的司法部门,比如检察院进入侦查阶段。但就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这已经属于“上手段”的做法了,表明事情很严重。
“我先听听大家的想法。”省委书记李易华扫视了一眼参会人员,直接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表态。
没有人愿意在这种时候率先发言。李易华把眼光投向蔡辉。蔡辉知道省委书记这个目光的含义,这是他分管的机构,他无可回避。只是他心里有些恼怒,为什么事前没跟他透个气就直接拿到会上讨论?这明摆着是担心他也牵涉其中。想到这里,他背上隐隐有点凉意。
蔡辉当然清楚,这件事能直接上会,一是省委书记点头了,二是金额大,性质恶劣,三就是书记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也被牵涉其中。从这几点来看,他自己越晚表态越会引发书记的疑问。所以蔡辉马上接过书记的眼神,坚定地说:“我赞同东平同志的意见。此事如果属实,必须严格查处。我本人根据规定申请回避。”
“其他同志还有不同意见吗?”李易华马上接口问道。
见大家都没再表示反对意见,李易华最终拍板:“那就按东平意见办吧。我们党对腐败一直是零容忍,所以我认为还是查清楚下比较好。东平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证据要确凿。我们不冤枉一个好的同志,但对真正犯了错误的,也不能放过。”
第2章 真要变天了?
川东电视台办公楼5楼最东头的那间办公室里,年轻的新闻记者陆云轩与老记者罗铁军正在闲聊。
“听说有人举报了我们于厅长,还是实名。”
陆云轩懒懒的仰了下头,漫不经心的回道:“举报就举报呗,关我们卵事。”
“你小子就是这么吊儿郎当。做记者的对政治不敏感,怎么当好一名合格的记者?”罗铁军忍不住又教育他,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罗铁军是陆云轩的老师,从陆云轩被分配进川东电视台新闻部开始,就一直带着他。在川东电视台,罗铁军的资历是很老的,和他同一批进来的记者,大部分都已成为了部门主任甚至副台长,只有他一个人在原地踏步。当然,他一直没提拔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本人业务能力有多差,而是他不想当官,喜欢这种无拘束的记者状态。所以,在川东电视台,敢跟台长叫板的记者也就他这一个。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同样秉性的陆云轩很对他胃口,两人的关系近乎忘年交,说起话来也很随便。
“师傅。”陆云轩喊道。这是他对罗铁军一直以来的尊称,“我又不想当官,我关心这些事儿干嘛?你自己不也经常说,官场太黑暗,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小民更好吗?”
“你小子就是这么不争气”罗铁军指着陆云轩说,“我那样做,主要是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官场,但我觉得你还是有这方面的潜力。官场虽然黑暗,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年轻、品质好的年轻人去改变。”
“得、得、得,师傅你就别念我了,我是块什么料你还不知道?何况就算于厅长下了,对我这个小记者有什么意义?难不成还提拔我当厅长啊?”陆云轩使劲挥了挥手,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那可难说。以我的经验,上面动一个,下面就会动一片。很多机会,就是在这种变动中来的。谁说职位小就没机会了?”
陆云轩正准备再次否定罗铁军的说法,他桌上的手机响了。他拿起手机看了下,上面显示的人名是黄平,这是他大学同学。此人毕业就分配到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工作,一直精于政治,所以上升很快,现在已经是理论处的正处级干部了。
“喂,你小子找我准没好事儿,说吧。”陆云轩接通电话不等对方开口就直接说。在大学时,两人同一个宿舍,关系一直很铁,所以说起话来也就没遮拦。
“我要恭喜你啊,你要当厅长了。”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充满了调侃的味道。
“那我得先恭喜你,肯定是提拔你当省长了吧?”陆云轩知道这小子嘴里没味拿他开涮,所以也顺势还了回去。这是他俩说话的特殊方式,互相先损上一番再谈正题。
“扯淡!我要当了省长还会只让你当个厅长?怎么着也给你个副省长干干嘛。”
陆云轩哈哈一笑,在办公室也懒得跟他嚼舌头,直接问什么事。
“你还不知道啊?你们于厅长出事了。”电话那头黄平放低了声调一本正经的说。
“哦,哦。”陆云轩心想,今天这是怎么了?都跟他提这事,因为师傅面前不好乱说话,就只好含糊的带过,“知道一点儿,怎么?”
“已经双规啦。”
“啊?”陆云轩这回知道不是玩笑,事情闹大了,“这种秘密你也敢告诉我?”
“都双规了就不是秘密啦,双规前我要是告诉你才是泄密。现在,全省包括你们广电系统应该马上就都知道了。”黄平回道。
又随便闲扯了几句,陆云轩就挂了电话。看到师傅用疑惑的眼神看他,他就知道师傅从他的电话中感觉到了。想想这也不是秘密,就如实说了。
“这下好了,广电真的要变天了。”罗铁军听后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只是淡淡的说了句。
真要变天了吗?会是个什么天呢?陆云轩看着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心想。
第3章 看不透的新厅长
赵卓来川东广电厅上任的第一天就感觉不好。在送走了省委组织部部长后,厅办公室主任吕晓东恭恭敬敬地把他带到厅长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坐北朝南,通风通光良好,面积也很大,还带有一个套内小房间,但里面的装修很普通,劣质木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响。那把厅长办公椅一看就是有了很多年头,和他在市里任副书记时的办公室相比,差了一截。赵卓对这间办公室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词——老气。
这次省委选他来担任川东广电厅党委书记、代厅长(这个还需要人大程序通过),主要考虑的是他多年的宣传管理经验。
作为川东省平安市分管意识形态领域的副书记,赵卓曾经成功的处置过当地多起大的宣传问题。而令他一战成名的,则是平安市下辖的石岗县集资大案。当时这案子由于有大量政府人员及其近亲属参与,导致涉案人员太多,政府工作几近瘫痪。危机时刻,赵卓指挥平安市广播电视台全面接管石岗县广播电视台,充分运用舆论的力量,稳定了民心,为最终顺利解决川东省第一大集资案立下了头功。
“石岗集资案,你是功臣。”这是省委书记李易华在和他的任前谈话时说的第一句话。
能得到省委书记的任前谈话,对于厅级干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待遇,赵卓受宠若惊。他同时也知道,这种“特殊”待遇背后的巨大压力,因为于建国的事影响太大,书记是怕再出现第二个于建国,所以要亲自出来敲敲警钟。
“川东广电厅和下属的广播电视台情况很复杂。你要吸取于建国的教训,打好一场新的战役。组织上对你给予了厚望。”这是李易华的第二句话。说完就主动站起来向他伸手。赵卓明白这是表明谈话结束了。他马上站起来和书记握手,口中说着表态的话,然后知趣的退出了省委书记办公室。
对于书记的最后那句话,赵卓敏锐的发现,书记说的是“于建国”的全名,而不是一般情况下亲切的称呼“建国”,也没有加“同志”二字。从这个细节上,赵卓就知道,于建国的案子已经查实了,下一步就是进入司法程序。
说实话,对于这次上调,赵卓心里并不是特别愿意,原因有二。一是他是土生土长的平安市干部,所有的关系和家人都在那边,经营了十几年,突然调到省城有些不适应。二是在市里虽然级别低,但因为是副书记,管的范围和实惠要大得多,省里一个厅的主管,毕竟只能管这条线上的,权力其实小了很多。要不是想着能从副厅变为正厅,他可能会推诿。
当然,组织的决定不是个人意愿能说了算的,所以“拒绝”这个想法也仅仅是个想法而已。
按惯例,厅长上任第一天应该是认识认识厅里的同志,听听副厅长们的工作介绍等。但赵卓不想这样做,他对一直站着候命的办公室主任吕晓东说:“厅里下属的单位有哪几个?你安排下,我想去走走看看。”
“厅长,是不是先和副厅长们见个面聊一聊?”吕晓东对这位新厅长不合常理的要求很是不解,忍不住轻声地提醒,“去下面单位的时间很多。”
“刚才的见面会都见过了,以后天天在一起工作的,不急。就这样安排吧。”赵卓冲着吕晓东笑了笑。
看着赵卓的笑容,吕晓东心里莫名的觉得有点发毛,潜意识告诉他,这个新厅长与众不同,而且有一股霸气。
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要求八面玲珑,能在这个位置上的都是人精,尤其要善于察言观色。所以吕晓东马上转变了态度,不再提他个人的疑惑,答应后主动退出了赵卓办公室,轻手把门掩上。
赵卓之所以没按套路出牌,其实是心里有顾虑。他知道于建国在这里工作了十年,这些副手肯定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副手中,哪些有问题,哪些没问题,他还不清楚。如果听了他们各自的汇报,反而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不利于他后面计划的开展。
在赵卓心中,有一个庞大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在他知道自己要接手川东广电厅开始就一直思考的。在思考这个计划之前,还特意找了自己研究生时的同门师兄吴铭儒商讨,他这位师兄目前在川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授。两人就中国目前的广播电视状况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吴铭儒不仅给他提供了大量广播电视领域新趋势的理论资料,还特意向他推荐了一个人——他带过的一名研究生,正好在川东电视台工作。
“我这个学生当年毕业研究的课题就是这方面,尤其是对电视媒体的新趋势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你可以考虑用他。”吴铭儒直言,“我举贤不避亲。”
“他为人怎样?”赵卓丝毫不怀疑师兄对弟子能力的判断,但更关心这个人的人品和性格。
“哈哈,和我当年一样。有点桀骜不驯。”吴铭儒笑着说,“你敢用么?”
赵卓知道这是吴铭儒在给他使激将法,但他也不恼怒,笑着反激:“有我不敢用、用不好的人么?如果他真如你说的如此优秀。”
“只要你敢,他就能!”吴铭儒坚定地说。
“人可靠吗?”赵卓问。
吴铭儒笑着回:“我向你推荐的人,能错?”
“好。这个我相信师兄你的判断。不过我想你配合我一下。”赵卓说。
“什么?”
“别跟他说我们这次的谈话,也不要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赵卓认真地说,眼睛盯着师兄。
“想看他的真本事?”吴铭儒会意地笑了,手指着赵卓,“你还是这种谨慎的脾性。好,我答应你!”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