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在《牛郎织女》这一课当中,有一段文字特别的优美: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在配套的《巩固与练习》上,有同样的片段练习题,要求是仿写片段——
我喜欢家乡的风光:
批改孩子们作业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写的是自己在自然中,而不是单独呈现出的自然风光。
为了这个作业,在课堂上专门的进行了练习。
。。
先呈现的是一个物的片段。
另外一个片段,是关于人的。
让孩子们练习之前,针对孩子们的教室里的学习情况,我先说了一个片段,后来再让孩子们自己进行练习。
。。
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然后各自叙述。
几分钟之后,我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了两个代表进行发言。
班级里一共有六个小组,也就是说有十二个孩子参与这一次的说话练习。
没有让他们确定是谁站起来说话,只是用《落花生》一课当中的苹果,桃子,石榴和花生的不同作对比,让他们自行站起来进行表述。
几番跃跃欲试和挣扎之后,有孩子们陆续站起来了。
十二个孩子轮番陈述完毕,究竟谁说的好,谁说的不好,让孩子们自己来判断。
。。
孩子们商量很久,却没有等到谁的表达优秀,谁的表达不优秀。
唯一等到的一个结果是,谁的声音好听,谁的语速过快。
最后,我针对孩子们的说话,进行了一番总结。
告诉孩子们如何学会聆听,如何在聆听的时候捕捉信息,只有会听的孩子才有可能在学习中取得巨大的进步。
每一个孩子在聆听这番话的时候,眼睛都瞪得明亮亮的,可以看到他们是希望自己进步的。
今天的这次表现为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奖赏,那就是没有加大作业量的行为了。
。。
快放学的时候,让这十二个孩子,把他们表述的片段,书写在纸上进行提交。
翻看他们的书写,很是感慨。
我喜欢和小狗在一起:它向前咬退陌生人的勇敢,我喜欢;它趴在地上,眼睁睁看着我啃鸡腿的馋样,我喜欢;它转着圈,追着自己尾巴的开心劲儿,我喜欢。——冯刘锰
我喜欢和哥哥在一起:他沉迷于工作的认真,我喜欢;他捧腹大笑的粗犷,我喜欢;他做饭时投入的神情,我喜欢。——冯刘锰
我喜欢和小猫在一起:它可爱的,像狗尾巴草一样的尾巴,我喜欢;它胖胖的,像小皮球一样的身子,我喜欢;它圆圆的,像鸡蛋一样的脸,我喜欢。——王永康
我喜欢和小狗在一起:在温和的阳光下,它舒服地呼呼大睡,我喜欢;门前的草丛里,它对着爬过的小虫子汪汪叫,我喜欢;吃食的那一刻,它把头探到食盆里,不顾形象的急切,我喜欢。——张涵欣
。。
读着孩子们这样的表达,心里边挺是舒坦。
但是,想到更多的一些现象,心里边就格外不是滋味。
有学生一展示自己的,他们便一窝蜂地把人家的词语拿到了自己的句子当中。
这样下来,十二个孩子的表述,基本上都一个模样,吃饭时的狼吞虎咽,和津津有味被用的最多,几乎每个孩子只要写吃饭,就离不开这两个词语,成了无法绕行的怪圈。
这样的现象实在令人头疼。
如何克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