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驻足的时光
何以半生归来仍可不负年少

何以半生归来仍可不负年少

作者: 3c9053b8df77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15:26 被阅读2次

文/王志刚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各路媒体(自媒、官媒)纷纷开始花式秀读书,或为情怀当道,或为兀自营销,或为顺藤而寻,或为执看当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言参禅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王国维对读书的三境界论断,更是贴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论读书,还是参禅,其实皆是人生。当年杨绛先生对青年的告诫,时时还能响彻耳边,“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最初,书籍一直是一种只流行于上流贵族阶层的奢侈品,哪怕是在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术之后,依然没有改变书籍奢华的本质。真正将书籍平民化,是源于二战时美国为了改善参战士兵的精神慰藉,从而在美国全境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民间捐书活动。于是,短短的5个月之内,就募捐了1000多万册图书。

然而马上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凸显出来了,战场是需要士兵随时待命、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投入战斗的地方,但是募捐的书籍都是精装版,太过厚重和笨拙,不便于士兵的轻装上阵。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出版商发明了简装书,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可以任意折叠书页平装书。

尽管后来二战结束了,美国大兵们都回到了祖国,但是这场书籍革命却延续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的书籍分为精装与平装。随着科技革命的持续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现在电子书愈加受欢迎,因其更加轻便的特性再一次掀起了一场书籍革命。

无论技术本质如何更改,但是阅读似乎从来都是一场不温不火的存在,没有刻意的掀起过风浪,也没有随意的被历史掩埋。哪怕是当年被坑杀的数万儒生与焚掉的无数竹简,还有中世纪欧洲漫长的精神困顿与心灵劳役,于更为广大的平民阶层来说,都没有产生太过震动性的影响。

然而,书籍本身的媒介作用,却并未因其小众阶层的拘囿而受到丝毫困阻,它所传达的各种思想却在时空的不断轮转中,一次次得到释放与远扬。哪怕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开展的十年浩劫来看,依然没有阻挡知识分子阶层与生俱来对书籍的钟爱。

无论是当下被炒作的“佛系”,还是始终未曾退却的焦虑,似乎一直萦绕在社会,仿佛从来都没有找到更好的疏解方法与阐释路径。其实,青原行思的参禅之悟,反而是给出了当下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归根结底,无非是书读的不够多,甚或者读的不够透彻。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过往都是当下,所有的内心都藏于脚步间。于是乎,那些或被束之高阁,或被抛之脑后,或被奉若神明的各种经典书籍,有些被悄悄地疏离在时光中,有些在阅读的间隙就被遗忘。

一直羡慕那些纵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心的人,直至现在慢慢行走在时光中才逐渐明白,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恬淡,只不过是阅读于心头、行走于脚下的收获而已。每一程行踏,都有风景伴随眼底;每一眼阅读,都有慰藉填充于心。

读书节,无论是噱头还是端口,至少可以在这个时间节点,还能掀起一阵关于书籍关于阅读关于知识体验与收纳的讨论,哪怕是明天过后,曾经被偶尔翻起过的书本依旧会当作垫脚的桌腿,但是依然有其必不可少的形式意义。

无论是出走半生,还是百战归来,只要仍然不负当年少年心,就是一种幸运。而这场幸运,其实就藏于每一页的翻阅,每一本的流转,每一眼与文字的触及和缱绻。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何以半生归来仍可不负年少

    文/王志刚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各路媒体(自媒、官媒)纷纷开始花式秀读书,或为情怀当道,或为兀自营销,或为顺藤而寻,...

  •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见 惊艳 蓦然回首 沧海桑田 眉眼风霜 无处安放的惆怅 岁月这般仁厚 不负遇见 却负了年少 出走半生 归来 谁还...

  • 2018-09-05

    倒计时,38天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不负流年。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待你扬帆起航,归来仍是年少 待你仰天长笑,归来不负芳华 ——题记 时光荏...

  • 五绝

    闲情年少误,何以解平生? 未老才都尽,归来计未成。

  • 将军忆

    别离时伊人泪洒红妆 奈何家国之事难两全 愿吾归来时仍旧年少 奈何此时已徐徐老矣 卿本佳人今几多白发 余生不负卿半生等待

  • 走出半生,归来仍年少

    广东六月,正是初夏时光。走在午后的小巷里,阳光透过参差不齐的树叶,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

  • 走出半生,归来年少

    记忆如同火焰在青春里舞蹈,燃烧着孤独的时辰。喉咙至嘴唇的路程,慢慢开始了歌唱: 那片笑声让我想...

  • 出走半生, 归来仍年少

    下午出地铁时,外面在下超大的雨,包里有伞,但是没法骑车回去,便站在地铁口,想等雨小一点再走,旁边还有其他躲雨的人 ...

  •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年少

    阿丰打来电话:初五来我家聚聚吧。我问:都有谁?阿丰报出几个名字。听到千浩的名字时,我沉默下来。 "来吧,有二十年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以半生归来仍可不负年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rl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