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唐玄宗如果不犯这三个错误,大唐王朝可以再延续百年!

唐玄宗如果不犯这三个错误,大唐王朝可以再延续百年!

作者: 沐桥宸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12:44 被阅读7次


    第一个错误。

    你可能知道,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拐点,名叫安史之乱。

    这场叛乱,为什么叫安史之乱?

    因为叛乱的首脑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节度使。

    那你肯定想知道,节度使是什么?怎么这么厉害?

    节度使是官职的一种。

    我们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节,指的是唐朝中央政府任命他们时时赐予的“旌节”,度,指的是“全权调度”。

    看到“全权调度”你可能已经明白了,通俗来讲,节度使就是地方军政长官,不仅管军队,也管政务,还管财政。军政财大权,集一人之身,权力之大,用土皇帝、诸侯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那么唐朝统治者愚蠢吗?把军政财大权都授予了节度使,岂不是希望,或者默认叛乱发生?

    答案是,不是。

    想要理解,我们要先从整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开始说起。

    早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唐朝帝国采用的是“主动出击”的对外军事战略。能够主动出击的最大原因,也在于唐朝有一只所向披靡、威震四方的骑兵部队。

    《新唐书·兵志》曾明确指出:“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也就是说,唐朝骑兵部队强大,唐太宗又热衷于主动出击、拓展疆土,西北的游牧民族打不过,也被吓住了,蛮夷势力便在不断打压之下趋于弱化。

    但是在唐太宗去世后,唐朝内部利益集团斗争越加激烈,对外军事注意力也逐渐降低,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趁机开始不断袭扰唐边境地区,趁机发展。

    到了唐玄宗这个时代,对外军事战略由战略主动转为战略防御,这不仅是外部条件的压制,更是唐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共识。


    由于边境军队,仍是以自认为是唐人的少数民族充担,但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不一、文化各异,所以想要管理好军队,能够打赢胜仗,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地方政府。

    节度使,就这么出现了。

    可以说,唐朝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选择,但是弊端也非常明显。

    随着时间越久,这些少数民族军队对本地区的首长节度使的忠诚,逐渐大于对朝廷的忠诚。

    只认将军不认朝廷成为了趋势,而这也是节度使们想要看到的局面。所以一步一步发展,节度使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王。

    安禄山,史思明,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来安禄山也不会造反。

    造反不是拉家常,说一说就过去了,造反可是要砍头的。安禄山起初不想造反,但是他的死对头——杨国忠不相信。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是唐玄宗的大舅子。唐玄宗爱屋及乌,宠幸杨贵妃的同时,还将他的哥哥杨国忠扶正,从此他从一个地痞流氓,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宰相。

    安禄山是少数民族,虽有些滑头,但是能干,甚得唐玄宗的喜爱。杨国忠本身水平不高,大体也算一个无赖,看不得这些。于是杨国忠借安禄山节度使的身份,开始向唐玄宗打小报告,说安禄山手握重兵,企图谋反。

    节度使的制度本来就让朝廷不放心。一次两次可以,但是时间久了,唐玄宗便也开始怀疑安禄山,于是,招安禄山进宫觐见。

    其实唐玄宗不想杀安禄山,如果安禄山只身觐见,无非就是和杨国忠怼上一怼。

    杨国忠也怕安禄山和他对证公堂,索性料下得更猛,谗言更多。玄宗皇帝也老了,年老昏聩,再加上杨贵妃的原因,老皇帝比较信杨国忠的一面之词。

    安禄山看到这局面,说,这可不行啊,只身一人去见皇帝,被抓了就是死。


    反正里外都是死,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此为玄宗皇帝的第一大错误:错信奸臣。

    第二错误。

    唐朝统治集团为了守卫边疆,一共设立了10个节度使。

    如果你是统治者,你肯定会选用10个身份干净、背景干净、做事干净的人来担任这“地方诸侯”。

    唐玄宗说,朕不,安禄山能力强、水平高,甚得朕的喜爱,再给他加两个。于是,安禄山要身兼三个地方节度使,手握兵力,是边防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造反叛乱本来就是速战速决的事情,再加上少数民族部队骁勇善战,一个月的时间,叛军就攻占了洛阳。

    唐玄宗怕了,赶紧派常清、高仙芝去抵挡。

    唐朝军队集结匆忙,相互又不熟悉了解,敌军又气势正焰,哪里是安禄山的对手?

    常清、高仙芝考虑到此,索性直接退回长安的门户——潼关,就是不出来,想拖死安禄山。

    其实叛军很着急,安禄山更是着急。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打赢对方,给他们留下喘息的机会,出师无名的叛乱迟早会被剿灭。

    闪电战最怕的就是僵持不下。

    而且潼关打不下,长安就是奢望。


    潼关的地理位置很好,南边是秦岭高山,北边是汹涌黄河,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

    安禄山骑兵部队的优势由此变成为了劣势。

    就在此时,唐朝名将郭子仪带领唐朝正规军,正迂回绕到安禄山的背后,准备包抄,想要配合潼关军队,一并将其击溃。

    战略方向很好,赢的概率也很大,但是唐玄宗又出来了。

    唐玄宗说,朕不,常清和高仙芝就是胆小怕事,闭关求命洛阳失手,和他们也有关系,来人,杀了他们。

    于是,唐朝集团丧失了最佳的战略反击期。

    这是唐玄宗犯的第二个错误:错杀忠臣。

    再来看第三个错误。

    常清、高仙芝没了。

    玄宗皇帝一拍脑袋,对了!这不是还有常胜将军哥舒翰吗?走,派他去前线!什么?中风了,腿脚不灵活了?不行,也要去!


    哥舒翰到任一看,一拍手,哎呀,前任的战略完全正确啊。只要坚决打防守反击,就只用等郭子仪的好消息了。

    当时,在攻打潼关的叛军只有几万,而潼关境内的守军就有二十万。

    唐玄宗还是坚持认为,我们主动出击,就能光复洛阳,收复失地,攻溃叛军。

    756年6月,哥舒翰被逼无奈,出关应击,大败被俘。

    从此,唐朝一蹶不振。

    这就是唐玄宗所犯的第三个错误:错误出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玄宗如果不犯这三个错误,大唐王朝可以再延续百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ui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