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赵南星有篇文章《秀才买柴》,在普通话课堂上曾让学生们听写。并让指出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在境外,语言学校也是有普通话课程的,不管是本地生还是内地生,都要算学分。结果全班(内地生)只有一个学生指出来那个关键词,其他人都写错了。这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干的,尽管明代的小品文是很浅显易懂的。
《秀才买柴》的关键词是哪个原文:
《秀才买柴》的关键词是哪个解词1,荷薪者:卖柴火的(人)。
解词2,损:减价。
关键词是“黎庶”,没想到大学生把“黎庶”几乎都写成“梨树”,只有一个写对了。可见如今的学生古文读得少,更主要的是没明白后面一段“赞曰”的用意。
“黎庶”代表百姓,只不过比“黎民”少用些,“黎庶”和“梨树”因为读音同,就把如今的学生忽悠了。但毕竟全班20几个学生还有一个写对了。
补充说明:
因小字体的原文是下载的,其中有一句话中多了一个“者”字,又去不掉。有兴趣者请指出多了哪个字?
《秀才买柴》的关键词是哪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