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第四十七章曰: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是因为他之前已经充分行过,见过,为过。
人一出生混混沌沌,都不知道世上有什么,所以先为学,贴标签,区分对比万事万物,行过见过为过,把“有”字做起来,各种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足够的原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便形成自己的轴心(世界观),以及直击事物本质规律的能力(洞察力)。所谓养智慧,“知,明,成”——足不出户,运筹帷幄,凭“道”“德”天下。
复归于婴儿——婴儿不知有什么而极简归一,智者红尘中滚一圈,知道自己留什么而极简归一。
真正留下的是“无”——无挂碍,无分别心,无执着。把前半生贴上的标签,再一一撕下。“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