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报英语班了吗

作者: 大道聚焦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09:14 被阅读1次

    『这里有每个家庭需要的内容,点蓝字关注↑』

    文|大道    图|网络

    最近,每次和熟悉的朋友碰面后,大家都会不自觉地问这句话:

    “你家孩子在学什么?报英语班了吗?”

    而以前,我们又会交流什么呢?

    • 怀孕时:哎呀,我越来越胖,皮肤也越来越差,化妆品也不敢用。

    • 孩子出生后:宝宝一次喝多少奶?睡多长时间?

    • 孩子一岁前:辅食都吃什么呀,大便正常吗?为什么我家娃拉的屎有点绿?

    • 孩子二岁前:还吃母乳吗?你们都玩什么玩具呀?可以自己玩会吗?

    • 孩子三岁前:你们家孩子好好吃饭吗?听话吗?

    没孩子的时候,我们关心的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从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睡生活问题一路变成了现在的教育问题,大家都尽可能地想给孩子们优质的认知启蒙,也想给孩子们优质的教育熏陶。

    上周的时候,我刚好带孩子去试听了英语课,但最终是选择了不报班,未报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对培训机构的不认可,我更多考虑的是想带孩子出去撒野玩,让他更多地去认识和观察这个世界。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觉得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仅仅靠一周一节课一个小时的学习内容收获真得非常有限,真想要让孩子学到知识就得回家好好复习,而且还得持续性地复习学习内容,就目前孩子的情况和我们自己的情况,都无法保证做到这一点。

    对于语言类知识的学习,一个大的环境才有助于学习和吸收。想想我们当年上学时也学了不少英语,除了会说“hello”、“good morning”这类简单的日常英语,你还会说什么?之所以这些日常用语我们还记得,除了因为它本身很简洁,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听到、用到。

    有的人虽然也掌握了很多的英语知识,但是却不能开口说,一开口就完全乱了节奏,没了语感,这其中最大原因还是说得太少,表达利用的机会太少。

    我们所学的知识,只有经常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被用到才能永久地存储在我们大脑中,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孩子在刚刚学习说话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教正规的语法知识,但是他们仍然能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交流,这就是在长期的、浸润式的成人说话过程中,孩子模仿并吸收了其中的发音习惯和规律,从而掌握了中文的语感,并能够流利得地表达运用出来。

    中文如此,英语也是如此。

    如果想要孩子更好的掌握英语,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学习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在家里为他们提供一个英文环境,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学习,努力配合他们进行交流。

    说实话,能做到上面这点很难,陪练确实不是那么好当的,不是仅有一颗好学的心就可以的,还需要时间,还得有毅力长期坚持下去。

    如果上面这点做不到的话,那就多给孩子放点原版英文动画片看看吧,效果也是有的。

    如果上面这两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就只能选择报班来熏陶了,一是有环境,虽然时间短点;二是专业些,但也得好好对比各种培训机构。

    另外,报班也可以做为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毕竟票子已经付了,不去就浪费了。只是既然选择了报班,后期对于孩子的复习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实验曾揭示过这个规律:

    (1)人类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实验数据表明,初次学习后,过了20分钟,记忆的内容遗忘很快,保持下来的仅剩58.2%;1小时以后,剩44.2%;但接下来的遗忘步伐越来越慢,过了31天,还能记得21.1%。

    (2)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更容易记忆。

    即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比不感兴趣的内容更容易记忆。

    (3)学习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记忆的保持越持久。

    如果觉得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后就没自己的事了,真得是想错了,只能说去培训班减轻了自己的压力,但后期的辅导工作仍然是自己的。如果这些不坚持去做的话,可能最后上完培训班才发现,收效甚微,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身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焦虑着,而减轻焦虑的方式,就是能够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目标慢慢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看看孩子坚持了多少,自己又坚持了多少。


    关于大道:自由设计师、全职妈妈、摄影发烧友、爱写东西的小作者,同时也是努力学习儿童早期教育的小学生,身兼数职却也游刃有余,乐在其中。微博:大道聚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家孩子报英语班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ev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