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偷懒,我有理每天写1000字读书
高效工作:从原则到实用技巧【干货】

高效工作:从原则到实用技巧【干货】

作者: 宋小K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5:09 被阅读171次

    “下周要向公司领导汇报项目情况,准备一份ppt吧。”部门经理向你分派工作。

    接下来,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形:

    情形1:你回去之后打开PPT,立刻开始动手写,时间很快过去三四天,第一、二部分非常详实,剩下的核心内容却一个字没写。于是,不得不仓促赶工,剩余部分的质量可想而知。

    情形2:你写的行云流水,到第三部分时,却突然发现没有提前跟品牌部门沟通,必要的资料不齐备。接下来两天,只能等着品牌准备资料。

    情形3:你一口气用几天时间写了好几十页PPT,正在享受成就感,旁边同事说:“向公司领导汇报不用事无巨细,把主要进展和主要问题说清楚就好,最多十几页搞定,多了领导也没工夫听啊。”这时,你是不是欲哭无泪?

    情形4:经历各种波折,好容易把汇报材料搞定,部门经理却没好脸色:“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向公司领导争取资源,项目情况不能说的这么乐观,关键问题要说深说透。明天下午就要汇报了,晚上加个班,明天早上我再看看。”

    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时常遇到的典型低效率情景,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

    《零秒工作:速度解决一切的麦肯锡工作术》一书作者赤羽雄二认为,效率低下的三大主要原因:

    众多管理层和部门领导无法自己做决定和推进工作;

    部门对外协调后的再次协调;

    随之而来庞杂繁冗的资料制作。

    要提高工作效率,要克服上述低效情形,作者的观点是,提高工作效率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词是“快”与“早”,速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一旦提升工作速度,一是能迅速着手开展真正应该推进的重要工作;二是时间充裕后,头脑也会越来越灵活,考虑问题也会更加全面;三是多次运用PDCA管理循环,不断优化工作成果;四是各项工作都进入良性循环,自己也充满了干劲。

    作者曾在麦肯锡工作十四年,最多时同时负责7-10个项目。在书中,作者公布了如何完成如此庞大工作量的高效工作秘诀。这些秘诀,是作者基于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的思考方法和工作技巧,以及能够更好指导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八项原则。希望改善工作效率的小伙伴们,不妨抽空阅读并多加实践。

    01 高效工作的原则

    简单介绍其中的四项:

    (1)首先形成整体印象

    所谓的整体印象,是指最终的成果是什么、为了取得最终的成果需要考虑什么样的因素、需要按照什么步骤和顺序才能取得成果、从什么地方着手才最有效等综合因素。

    不要一上手就进入工作的细节层面,这将会影响我们对整体工作的判断。

    以做一份PPT报告为例,首先要弄清楚报告的阅读对象、要达成的目的、汇报的时长,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明确PPT的篇幅,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需要包含哪些主要观点和支撑材料等等。

    有了整体印象,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工作的关键点和风险点进行整体评判,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的部分上,节约工作时间,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的质量。

    在开始具体工作前,我们还可以跟领导提前沟通整体印象,就工作的成果达成一致,能够尽量避免返工

    (2)掌握工作的要领

    掌握工作要领是指把握工作完成所必需的要点,在减少时间浪费的同时推进工作。只要掌握了要领,就能够把握工作各要素的整体平衡,把精力主要放在应该重视的部分上;节省出时间后,还能充分使用PDCA管理循环,不断完善工作质量。

    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必须:

    首先,想象某项工作进展顺利,并且已经圆满完成的情形,脑中要有明确的“工作成功的设想”。

    其次,对于实现“工作成功的设想”所必需的要素,在脑海中反复模拟工作的运行流程,对细节进行分析,发现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最后,要多观察工作熟练者的工作状态并虚心求教,分析他们眼中的工作要领是什么。

    (3)对改善方法本身做改善

    在提升工作速度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选择仔细观察老员工的工作方式。这是一种改善方法,那么如何对这个方法做改善呢?

    我们可以选择两位工作速度快的员工、两位工作速度慢的员工,然后做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异同点,最后对自己的工作方式作出调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反复打磨工具的人,必然比工作一成不变的人更有效率。

    (4)尽量避免返工

    接手某项工作,应该向公司内外部有经验的人多多请教,理解整体流程,确认好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工作过程中,要频繁向上司和前任员工确认。

    在脑子里多做模拟训练,反复设想工作的流程,一旦发生了偏差,也可以马上注意到。

    确实出现了问题,要用最快的速度采取挽救措施,不能任其发展,否则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02 提高思考速度的技巧

    作者介绍了零秒思考、假设性思考、零基础思考、深入挖掘和工作框架等方法。

    (1)零秒思考(A4纸笔记法)

    有问题、有情绪的时候,拿出一张A4纸,用1分钟把脑子里想到的内容原样写下来,以一定程度详细的方式写出4-6行来,不用在意格式、逻辑、结构、顺序、措辞,把所有影响点子冒出来的条条框框都抛在一边。

    核心规则如下,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文章《思考这么复杂的事情,是该用个简单法子!》

    (2)假设性思考

    假设性思考是指面对问题时,从一开始做出一个假设,在解决的过程中再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迅速开始假设的构想、验证和修正,带来超常工作速度。否则,就需要漫无目的的查找、搜寻大量资料,不能围绕一个方向深度挖掘,就会在得出结论前花费大量时间。

    要做出假设,需要一定程度的行业知识。如果不熟悉,可以先找一位对该行业特别熟悉的人,通过多多询问问题,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如果仅靠想象力来进行假设,会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准确度很低。

    做出假设后,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具体方法包括:一是,采访对相关问题特别了解的人;二是,分析故障信息,如顾客的投诉、代理的反馈等。

    (3)工作框架

    工作框架是指用于整理工作的骨架,一般是2×2或3×3的格子。最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在时间管理中,我们按照紧急、重要两个维度,把任务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四种情况。

    采用工作框架来整理工作,能清晰的划分观点和问题。尤其是在讨论中,由于一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标准思考并提出建议,很容易自说自话。有了工作框架,讨论在每一个格子里填写什么内容时,大家能用相同的视点来审视同一问题。

    工作框架非常有用,但熟练掌握很难,需要大量练习。同一个问题,横轴和纵轴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练习时要多想出几个备选项,从中选出最符合的分类方式。

    作者建议,将一张A4纸横放,每页画6个2×2的格子,复印50页,每天1页,练习写6个工作框架。

    03 提升日常工作效率的技巧

    日常工作中,我们大部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收集信息、制作文件、参加会议、回复邮件和交流沟通等。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效率,那么整体工作效率将大幅提升。

    全书用一半篇幅讲述这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技巧,每个方面都提出了数条到十几条技巧,非常具体、实用,有操作性。

    以高效制作文件为例,作者提出了7条或大或小的技巧,包括使用A4纸笔记法尽快建立报告框架、跟上司确认整体印象、编制工作完成概要、盲打和快捷键、把能够反复使用的文件保存在专用文件夹里、频繁保存文件、关掉网络并集中编写。

    其中,为了解决布置工作时指示不明确的问题,应该编制详细的工作完成概要,用来展示工作结束时应该形成怎样的结果:既要说明最终的目标,又要确定整体的目录、页数、页面分配,以及每页的标题。

    这样,员工开展工作时就不会发生偏差。如果再频繁召开进度确认会议,每次10到15分钟,基本上就不会出现返工的情况。

    这五个领域37条技巧,根据小K的理解,大部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优化意识和主动的优化动作

    在工作中,能够改进的点是无穷无尽的。“把文件复印二十份,然后装订起来”这样的工作也是可以改进的。例如,为了避免遗忘,可以在复印机上贴上便签;为了让复印件没有阴影,可用较大的纸把文件全部覆盖;装订时要45度角订,方便翻阅,不易撕破。

    小K认为,在优化意识的指导下,优化动作有两类:

    第一类优化动作,是主动寻找优化空间,研究提高效率的技巧

    小K建议大家养成每日总结和项目复盘的习惯。在任务过程中,在任务结束后,或者在每一天下班后,拿出固定的时间,思考工作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寻找工作中低效的环节、重复的环节,看看是否有优化的空间,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

    例如,今天计算绩效分数,需要两列数据(各考核项的权重和打分)相乘后求和,如果自己手写公式,显然很费时间。这时就要提醒自己,这没准是提升效率的一个小契机。

    询问Excel经验丰富的同事,或者百度“两列相乘求和 Excel”等关键词,自然就会发现SUMPRODUCT这个以前不了解的函数。

    第二类优化动作,是每天单独留出时间,执行持续性的优化提升活动

    例如,工作中如果需要持续更新大量信息,每天早晚可以留出30分钟时间,专门用于收集信息。喜欢在微信上收集、学习各类信息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

    根据自己工作学习的需要,看到有价值的信息要分门别类的整理到不同文件夹,圈出重点信息,提炼出核心要点。

    (2)优质的信息渠道或经验来源

    优质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判断现状,作出优质的决策。如果缺乏优质的信息渠道或者经验来源,要么,我们会在收集信息上浪费大量时间,却没有接触到最精华的信息;要么,我们在低价值信息的误导下,看不到问题的关键点,影响后续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怎么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和质量?作者提到了几个方面:

    1.在自己关心的领域,注册10个左右电子杂志,每天早晚半小时时间可以抽空阅读发来的报道;

    2.社交软件上好友或专业人士发布的信息。如果关注的领域相近,这些好友就像眼睛和耳朵,帮助自己收集大量的信息;

    3.观看国外的视频会议,参加学习会、研讨会、展会等,每个月参加1-2次,就能高效掌握行业动态,拓展人脉关系;

    4.要有比自己小5岁、大5岁和大10岁年龄段的朋友,每个年龄段选择6-7人,发出一块吃饭、聊天、参会的邀请。这样的咨询对象,应该半年沟通一次。

    (3)舒适的工作条件与优化的工具

    要高效工作,应该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工作,感到心情愉悦,才能快速开展一项工作,并在过程中保持专注。

    同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把工具优化的优先级放在日常工作之上。学习和优化工具虽然要花费时间,但在日后却能持续不断的提升工作效率,长期积累下来,节约的时间是其百倍、千倍,成果质量也会更好。例如:

    1.使用大屏幕电脑办公,屏幕的切换会大幅减少,因为页面整体能够一目了然,展示更多的信息,也能减少视觉疲劳;

    2.关掉网络,聚焦于文件编写工作;

    3.把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显示数量从默认的10条设置为100条(注:百度最多为50条);

    4.在输入法中登记200-300个自己的常用词汇,输入的速度就会快得惊人,让人轻松愉快的完成工作。

    根据小K的经验,定期抽出时间学习和优化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是要去发现新的工具,这可以向他人学习,或者在网络上搜索别人推荐的工具、方法。一旦发现后,要立即试用,然后从功能相似的一批工具、软件、方法中,选出自己最顺手的长期使用。

    二是要对自己使用的工具进行研究,熟悉其各方面的功能,借鉴其他人的创新用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优化的使用习惯,以便提高使用工具的效率。

    (4)减少重复性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1.使用快捷键,使用快捷键,使用快捷键。

    对于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如Word、Excel、PPT等常用办公软件,或者与你工作相关的专业软件,学习快捷键虽然是件枯燥的事情,但在时间上的投资回报率绝对是百倍千倍。

    常见的快捷键,如Ctrl+C,Ctrl+V,Ctrl+S,Ctrl+W,Ctrl+Z,F2(修改文件名),Shift+Alt+↑/↓,不会使用的话,简直没法混江湖。

    这里仅以Shift+Alt+↑/↓为例,它的功能是将一行字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我们在PPT文本框中写了3句话,想重新排列顺序,使用这个快捷键就非常简单快速。

    2.把重复使用的文件保存在专用文件夹。

    工作中的资料和邮件不必每一个都重新开始写,那些可以反复使用的文件,可以全部都存在“范本文件夹”中。下次要用时,直接拷贝修改。

    作者自己的范本文件夹中有好几百份文件,每次使用时,都在细节上作出修改,文件不断得到完善,或者衍生出2-3种不同的版本。

    3.邮件也应当保存在范文文件中。重复利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检查后就可以直接发给他人,速度也是快的惊人。

    4.做好文件分类存档和命名,减少查找文件和邮件的时间。

    在文件命名方面,小K建议的命名规则为:时间+重要性标识符+文件名+版本号+【场景说明】。举个例子:《2017-03-25★公司十三五人力资源规划 v2.0(上会版)【向集团李总汇报】》。名字虽长,但显示了大量信息,后期查找时能节约不少时间。

    重要性标识符:可选项,如果某个文件非常重要,后期经常要参考或使用,可以加“★”做标识,一眼就能从众多文件中看到;(要输入★符号,可在搜狗输入法中输入五角星拼音首字母wjx)

    版本号:采用v1.0这样的符号,还可以加上简单说明,如v1.0(小组讨论稿)、v2.0(定稿);

    场景说明:用于说明文件使用的场景、对象、特殊内容等信息,如【行业论坛推介】、【向李总汇报】。如果是相似文件有多个衍生版本,也可以在场景说明中标注,如【保守数据】、【乐观数据】、【对外版本】、【内部版本】。增加场景说明的目的,是帮助回忆或避免混淆。时间久了,仅凭文件名,大多数时间很难想起文件内容,尤其是有多份相似文件时。

    (5)有质量的沟通

    1.开会的时候使用白板。会议负责人将各发言人的发言简单易懂的在白板上记录下来,并向其确认,会议结束时把板书拍照就形成会议纪要。如果遇到分歧,就将双方的异同点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非常清晰。

    2.布置工作或接受任务时,要编制工作完成概要。由于信息不对称、能力差异或上司指示模糊,上下级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如采用本文前述的工作完成概要,就可以消除这些因素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工作完成概要最好由上级编写,如果上级没有这样的习惯,可以由下属编写然后找上司确认。

    3.将想要传达的信息归纳成3-4个重点。在发言前,将沟通内容简单归纳成3-4点,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发言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不慌不忙,条理清晰,不会害怕说着说着就断片了,也不会忘记沟通重要内容。

    4.通过书面形式共享意见一致的内容。沟通后最好把意见一致的内容当场纪录下来,并向对方确认,以避免理解上的误差。同时,书面确认能够避免过一段时间后双方记忆模糊带来的问题。

    5.难以开口的邮件内容,也要迅速回复。如果顾及对方情绪,不愿清晰传达,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有可能导致更加糟糕的情况,带来更大的损失。但迅速回复时需要注意措辞,最好请同事、朋友帮忙看看,避免引起对方反感。


    喜欢请点个赞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工作:从原则到实用技巧【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pj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