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亲子教育
12岁浙大女孩陈舒音:小小年纪高分上大学的秘诀只有一个

12岁浙大女孩陈舒音:小小年纪高分上大学的秘诀只有一个

作者: 小花妈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13:21 被阅读0次

    1

    又是一年开学季,被浙江大学医院院录取的年龄最小新生陈舒音,成为了入学新生的焦点,也成了各大报纸和网站的宠儿。

    与铺天盖地的报道对比鲜明的,是一头齐耳短发,黑色T恤、黑色休闲裤、黑色板鞋的冷酷装扮,没有12岁孩子的稚嫩,反倒在嘈杂、热闹的新生开学环境中,成为了一撇安静的风景。

    报道中,父亲透露孩子的如此优秀,成为学校和新闻报道中所谓的“奇迹”,最重要的一点事:陈舒音特!别!喜!欢!读!书!

    父亲说,小时候的陈舒音,总是喜欢缠着父母给她讲故事,每次都要三四个小时,非常能够坐得住。而等他自己能够识字的时候,对于读书,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只要她自己有空,基本都坐下来读书。

    母亲说,她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一点在当场就得到证实:在有人同父母交谈,而且还是关于她的话题时,即使处在学校食堂这样混乱的状况下,她却独享一份宁静,自己了解新生资料。

    阅读,给了她比同龄人更丰富和深刻的认知,在打开她视野的同时,给了打开了思想的大门。她在读书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帮助她能够适应不合年龄的环境,也帮助她能够掌握超出平均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校园课程。

    读书让她静下来,因为能够静下来,她能够更用心的读书,因为对读书的热爱,她愿意并醉心于内心的宁静。

    当别人都觉得这是“奇迹”的时候,父亲说了一句话“没什么特殊”“没有上过补习班,父母也没有额外辅导,就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学下来”。

    纵观陈舒音的求学经历:

    6岁上小学,就读一年即考初中;这时候,很多同龄人在读学前班;

    7岁读中学,2011年考取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就读初一;这时候,很多同龄人在读小学一年级;

    8岁上初二,成绩稳定在全年级前30名;9岁上初三,以全湛江市第13名优异成绩考上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注:湛江二中高一实验班,全湛江市仅招60人);

    12岁参加高考,以总分620分(理科)成绩,高于一本线135分,被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录取。

    也就是说,她在6岁的时候,跑赢了几乎所有的同龄人,而且是大比分拉开。一个小学一年级,一个初中一年级,中间隔着6年的小学教育。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父母的期望。而按照大部分父母的起跑线,诸如名校、家庭条件、课外训练等等,陈舒音应该是“输”了好几十条街吧。可是偏偏,输在起跑线上人,不经意间,就这样一飞升天。

    2

    陈舒音对读书的热爱,让她拥有了“奇迹”一般的人生经历,也让她自己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光是“每次讲三四个”,这样的经历,就很少能够有人做到。

    儿子非常喜欢看书,几乎每天我都在朋友圈晒孩子阅读的照片,看到各种点赞和表扬,心里总是美美的,觉得儿子给自己长脸。但是别人不知道,我发朋友圈的时候,几乎孩子都在央求我给他讲书,而我,一些时候,却把他读书当成了自己娱乐的一部分。

    昨天晚上9点半,儿子不肯睡觉让我给他讲书的时候,我关了灯,还义正言辞的跟他说“这种光线看书伤眼睛”。最终儿子把书放在头顶,紧挨着书睡着了。

    放暑假的一个月,除了我带他去游乐场或者公园,几乎呆在家里的时间,有一半时间都在看书。

    早上睁眼了要讲书,而我总要赖几分钟,说自己需要醒盹;

    早饭后要讲书,而我说需要收拾房间,让他等着;

    午睡前要讲书,几本之后我就扬言困得睁不开眼睛,只能睡醒了给他讲;

    睡醒了,孩子要求我说话算数,给他讲书,赖不过去,一讲就是一个小时;

    晚上睡觉前,他要讲书,我却说睡觉时间到了,选择两三本。

    儿子对于我给他讲书,似乎一直是一种饥渴的状态。以前,我还在想,越是缺,就越是想要。看书也是如此,不能给他完全的满足,否则就是去了兴趣。

    但是,现在看来,这也不是适当的教育。

    需要什么,给他什么,让他满足,这才是自然的教育。

    儿子从6个月开始看绘本,阅读给他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说话比别人早,语言表达能力强。

    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每次在楼下玩耍,都会遇到老人带孩子,絮叨孩子两岁了还不会说话,曾经遇到过一个两岁半了还只会叫爸爸、妈妈的孩子。每次,我给他们的建议都是,回家多给孩子读故事,输入的多了,自然就有输出了。

    我给儿子坚持阅读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能提高他的理解能力,会让他以后的学习变得轻松。

    还记得上小学刚开始学“除以”和“被除”时候,很多同学总是被这个绕口的说辞搞的不得要领,频频出错。现在想来,其实都是理解力欠缺导致的错误。不能理解“除以”和“被除”的意思,也就无法读懂题目,如此,做错是必然,作对才是巧合。

    数学中应用题,更是考验理解能力,常常考试后能够作对的题目在当时就是做错,原因就在于没有透彻的理解题干要求。除了数学,语文也是如此。唐诗、宋词背诵不下来,其实都是因为理解能力欠缺。


    3

    阅读,其实是一件和玩耍同样随性的事情,可是偏偏就是难,为什么呢?

    因为在父母眼中,孩子好玩是天性,而读书,就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玩是不需要付出努力的,而读书是辛苦的。而孩子的不爱阅读,最终证明了他们的认识。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不要对“读书”或者“阅读”抱有偏见,以公平的心态对待玩具汽车、飞机和书本;以同样的兴趣对待游乐场、足球场和图书馆。

    不要刻意的回避跟阅读及图书有关的场所,也不要对图书独独抱有特别的期待和不合时宜的幻想。

    图书馆,也可是只是进去逛逛的地方,不一定不要坐下来看完几本书,或者借走几本书;图书也可以只是随便把玩的东西,不一定非要一本正经的读出来,或者要求他读够多长时间。

    孩子的认识,最开始,其实是无差异的。

    书或者玩具在他看来是一样的,图书馆或者游乐场也是一样的。是父母的引导,让孩子心中的认识渐渐的出现了倾斜;是父母的做法,让孩子心里的判断慢慢有了偏好。

    父母们可以自己做这样一个统计,一个月之内:

    带孩子去了几次游乐场,又去了几次图书馆?

    带孩子去看了几场现场剧,又带孩子去了几次图书展?

    给孩子买了几件玩具,又给孩子买了几本书?

    带孩子去看了几次动画片,又陪孩子读了几本书?

    与其说孩子不喜欢阅读,就喜欢去游乐场,不如说,父母早在无形中给孩子做了界定和引导。

    陈舒音的父母虽然只是水产公司的普通职工,但是他们对孩子教育从来不设限。既不因经济条件设限,更不因为时间投入设限。正是有了父母这样的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才在心中对读书产生了与同龄人相比“失衡”的偏爱。

    父母的侧重点在哪里,孩子喜怒哀乐就集中在哪里。

    一个自己不爱读书、也不愿花时间陪孩子读书、对孩子表现出热爱阅读的时候也不给于引导和支持的父母,很难养育出爱阅读的孩子。

    父母要给孩子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宠爱。父母最应该给孩子的是引导。

    在用心的陪伴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发现让孩子倾心的视角,然后引导他大胆的向前走,把一道缝隙,冲破成一个出口,从这个出口,趟出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让他坚定的走下去,去延伸,去拓宽,最终,那会成为他自己的康庄大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岁浙大女孩陈舒音:小小年纪高分上大学的秘诀只有一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rq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