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43898/60e76b8ae3d027fa.jpg)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被讨厌的勇气》书中的第四部分:人活着,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学会了课题分离,只是迈出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第一步,在阿德勒心理学体系中,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始于课题分离,终于“共同体感觉”。
什么是“共同体感觉”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这要求我们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首先,自我接纳与自我肯定不同,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还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强”,这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绪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诚实地接受自己“做不到”的事实,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例如,明明得了60分,还对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我是可以得100分的。”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诚实地接受得60分的自己,然后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才是自我接纳。
其次,“他者信赖”是对他人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信赖,即便遭遇背叛,也继续无条件的相信。
虽然很难做到,但这的确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因为,信赖的反面是怀疑,如果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便无法与他人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是,“背不背叛”是他人的课题,不是你的,做到了“他者信赖”,把他人看成朋友,他人和自己便成了共同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43898/711d28035fda46dc.jpg)
人在共同体中就比较容易获得“自己对他人有用”的感受,“他者贡献”便是为了获得这种“共同体感觉”、体会到自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工作除了赚钱之外,本质上是对他人的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比如那些富豪们,他们已获得了足够的财富,却依然在工作,或者参加慈善活动等等,他们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活动,来体会自我价值,获得在社会中的归属感。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正是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才能够信赖他人,进而把他人视作自己的伙伴,因此才能够对他人毫无保留地做出贡献。
最强的人际关系,就是建立起和他人的“共同体感觉”。
马克思说: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通过对他人的贡献使他人获得幸福,使自己获得“我对他人有用”的贡献感,才能体会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被讨厌的勇气》的第四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43898/5fb51883c5f9eca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