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今天,听康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西林寺的所在是哪里,才猛然记起自己是曾有机会与之亲切相遇的,但终究是错过了。其实如果自己早些知道这诗的背景和出处的话,确切地说,如果以前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能认真些,学得多一点知识的话,就不会有这个小小的遗憾了。
去年的六月份,我曾跟随朋友去过庐山,她的老家就在庐山脚下的海会镇。我们去庐山的路上就曾在东林寺的大佛下驻足远观过,记得朋友的哥哥好象也介绍过与东林寺遥遥想望的西林寺,因自己对这类后修建的东西不大感兴趣,便没有过多停留,但如果我知道此西林寺就是承载苏轼人生感悟的地方,我肯定会去看看那壁题诗的墙。
苏轼写下此诗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代,因新旧之法之争而黄州被贬之时,路过庐山游览后有感而发。面对峰峦奇秀的庐山景色,因游览者观看角度的不同,会发现庐山不同景色的美丽和气势,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只有一个,却在千百个人眼中会有千百个姿态。而我们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的原因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时事与生活,要想有大的眼界和格局,必须要跳出小我的主观与片面,但大多数的人,大多的时候却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在山上呆了一天一夜,却也只是看了庐山的一小角,下山回来的路上还专门又去了瀑布的脚下一趟,想去重温一下李白大仙的情怀和气势:“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可惜道行太浅,只得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华丽借口结束了行程。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回家好好修练去罢。
如果今生还有机会,我还想重游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