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底色,永不松懈
职场人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关键节点,
一是刚参加工作一两年左右,少年意气风发,走出校园时的雄心壮志丝毫未减,工作中的破壁也未能消磨掉丝毫激情,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问题的只可能是公司,怎么可能是自己,干的不爽了,或者依旧如大学毕业时的迷茫,在继续现有的工作还是换份其他工作试试中摇摆不定。
二是参加工作五年左右,基本混成了单位的老油条,一般而言相比刚毕业,在某个行业中确实摸索到了一定的门道,虽然已经意识到有很多自己做不了,但能做的事情也比之前多出不少,这一点的自我认知还是无比清晰,加上跳槽涨薪的诱惑,这个时间点经常是跳槽的高峰,在换份工作涨点工资和急需猫着等待升职加薪中摇摆不定。
如果度过了前面两个阶段,即便是本科毕业,这个时候也已经接近30岁了。混的好的已经成为单位业务骨干,甚至部门的小领导,一旦过了30岁,职业焦虑会大幅增加,加班干不过小年轻,压力比小年轻不知大多少,对领导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上有老下有小。一过30,下一个门槛便是35岁。
另千万职场人闻风色变的35岁。
35岁的人,社会到处都是嫌弃的状态,招聘公告优先35岁以下、公考拒招35岁以上人员、大厂大幅裁员,多是35岁以上的人员……
其实35岁是个代名词,
不是所有的35岁的人都面临被社会淘汰的窘境的,
35,岁,正当年,是一个公司的骨干人员,或是已经成就一番事业……
社会为什么对35岁是个门槛,
社会淘汰的是35岁的人,在淘汰什么?
其实是在淘汰那些故步自封、不再向上进取的人。
我想一个原因是很多所谓的35岁的职场人,工作十年以上的职场人,可能在35的时候或者之前就慢慢躺平了,
奋斗了十多年了,事业依然不见起色,躺平吧,
钻研技术十数载,终于转管理岗位了,躺平吧,
公司职业空间有限,但跳槽也么积累什么竞争力,躺平吧,
……
社会真正淘汰的是那些失去了“专业”的人,
对专业人员,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社会始终会良善以对。
对于丢失专业饭碗的人,社会则冷漠视之。
不论到什么时间,自己身处什么样的位子,在公司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都不可丢失自身立足的专业。
专业立身,是这个时代代价最低的成功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