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113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5-02 22:21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113

第六个方面,“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怎么对待老百姓呢?怎么能让老百姓自动自觉的努力呢?就两条。

其一,“时使”,就是使唤他们得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机,给老百姓摊派工作不能没完没了,一直在使唤他,那不行。比如我们现在八小时工作制,你不能总让员工加班,那是不行的。

在古代这个“时”还讲时机,因为我们是农业国家,所以讲究不妨农时,正在农忙的时候,你别征发劳役或者发动战争,征兵,把劳动力都调走了,今年农活没人干了,一年的收成就全泡汤了。你使用老百姓要掌握好时间的度,掌握好具体的时机。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说,你给手下员工安排任务,也要守着“时”字,有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时机。

其二,“薄敛”,“敛”就是敛财,“薄”是少,少在老百姓那里敛财,言外之意就是税收要尽量低。

能做到这两条,老百姓就能自动自觉努力了。这是实现“子庶民”的具体方法。

第七个方面,“日省月试,既廩称事,所以劝百工也。”对于工匠,对于创造利润的人,你需要做到什么?“日省”就是每天视察、巡视,“月试”就是每个月考核。对创造利润的工匠们,每天都应该去巡视,每个月都应该有考核。“既廩”有的古书上说这个“既”应该读“系”,读“系廩”,说白了,就是发工资,按月发工钱,但在古代不是给钱,是发粮食,作为工钱的粮食叫“既廩”,“既廩称事”,就是给他开的工资与他干的活儿相当,也别多了,也别少了,就是干多少活给多少钱。这就是能够使各种工匠创造利润的人,自动自觉努力了。

选自:杨军师父《中庸别讲》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113

    《中庸》日课113 第六个方面,“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怎么对待老百姓呢?怎么能让老百姓自动自觉的努力呢?就两...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 🎏《中庸》日课69

    《中庸》日课69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末”是结尾,指武王晚年,周武王晚年接受了上天的成命,这叫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1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ex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