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读蒋坤元老师的几篇文章,其中有散文、小说和诗。相对而言,读蒋老师的散文还是多一些。
最近,还在空闲时读《蒋勋散文》。蒋勋,画家、诗人、散文家、影剧音乐舞蹈的评论家、电台节目主讲人、演说家、美术之旅的解说人、美学学者。
蒋勋作家善于唤醒美和良心良知,有精烁敏睿的见解及浓郁悲悯情结。
他用竭尽全力表达佛的思想,阐述万物生灵肉体上的苦难深重可以使自己的灵魂超脱于痛苦之上。
他善于探求和接纳宇宙中不灭的虚罔。苦难到达的地方,也是佛到达的地方,苦难在持续;佛信仰始终在那里。
他那悲情苦难的禅文字不是我一个非佛信仰的人能够领悟得到的。
读它,或许真的能彻底净化心灵。爱它吧,如咖啡一样的爱吧。
可是,他笔下描述的,是一个存在于虚罔与真实之间的世界,我无法到达。它只能给我一点蜻蜓点水式的触觉——想抓却抓不住。
我是一个游离于佛系文字边缘的旁观者——看不清那世界里的虚罔和读不懂他的语言。
即便这样,还是坚持读完了这本散文,准备再读它一遍;但愿自己能得到一点启迪。
现在,对《蒋勋散文》的感觉仅限于此,当然,是本人的文学素养太肤浅所致。
不得不说,我还是喜欢那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散文多一些。
比如,我最熟悉的蒋坤元老师的散文,他的散文,质朴自然,通俗精炼,并有着诗情画意般的隽永清新。其文中,还有许多他历经风雨时感悟得来的金句名言。
蒋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四十年如一日的写作经历为素材,同时以留白的思维方式引发读者的深思,从他的文字里悟出人生道理和生活哲理来。
蒋老师真诚谦逊,以寻常人的身份表述他身边的故事,文章里饱含着真情实感,让读者特别亲近;且有代入感。
蒋老师的文字非常纯粹,他那些返璞归真的文字最能引起大众读者的共鸣,他的正能量文字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看似没有文字设计中的玄机——写作技巧,实际上就是最高超的写作技巧。
喜欢这种让人看不出写作技巧的走心文字。
上午时分,我在品读并百度《蒋勋散文》中的词“虫豸”“颓圮” 。
其书里有好些不太常见的词,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字典里查不到的。(我知道,大都是因为我的孤陋寡闻,所以得查查百度,以便学习。)
“虫豸”还看到过两次,就是虫子的意思。
这个“颓圮” ,在我百度查它的含义时,以拼音的形式查找没有这个词。
那就用手写“颓圮” 的方式查查,看它的读音及含义是什么。
谢天谢地!
中国的汉语里还真有词“颓圮” ,堕落败坏的意思。
品赏这样高深一点的散文真有点辛苦。
在不影响思想表达的同时,为什么不用通俗一点的文字?
说实话,心中有点抵触这种偏僻文字的运用。(我不说对错,只说一个普通读者的真实感觉。)
我儿子说:“这俩蒋作家的文章是咖啡与巧克力的区别。蒋坤元伯伯的散文是巧克力,妈妈喜欢巧克力多一些。”
“哦,有道理。巧克力是大众化的食品,大家都喜欢。咖啡呢,在我们国家,它还真不是大众化的饮品。但是,我可是特别喜欢喝咖啡的人呀,怎么就不太喜欢读蒋勋的文章呢?”
“哎呀,这个吃与看书还是不一样嘛!妈妈,你至少还是看懂了一些,可以了。”儿子安慰我说。
“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该看懂一点了,只是觉得还是不要太深奥了好。
当然,蒋勋大作家的文章里有太深邃的东西,就像咖啡,那香郁的苦,那种独特的韵味却成了某些人的深爱。”
今天,儿子的“巧克力与咖啡”论便生出了我如此不管是对是错的感想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