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特别喜欢看美食比赛节目,每次星期五的晚餐她就会催促我们快些吃完,吃好了就可以一起看《中餐厅》,虽然这个节目要到晚上十点多才开播,可她总是心心念念着当年的“乖乖虎”——苏有朋,和“小燕子”——赵薇,可以再次看到她的偶像们的同框之景,她仍心有戚戚焉。
也因此,她还喜欢上了《中餐厅》里面的王俊凯,他觉得他年轻帅气有活力,又很乖巧,活脱脱就是当年的苏有朋嘛。
这些明星们参加这个节目其实挺不容易的,平时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被人服侍着,到了聚光灯下面,就不得不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尤其是,王俊凯年纪还这么小,就已经会做饭了,所以尽管每次我看着他们做的东西总是食欲不高,我妈妈都给他们投去赞赏的眼光。唯一一次,她批评了其中的演员们。
那是其中一位演员,他要做煎饼,在准备馅之前需要揉面团子。妈妈看着他那笨拙又费劲的动作,扶额叹了口气,想不明白这些能做精致西餐的人,怎么就摊不好一块煎饼!
我爸就趁机批评了我妈的这种想法,厨师厨师,能做好青菜米饭,就是顶级厨师。是啊是啊,我也跟着附和,在我心里,外婆就是顶级厨师,外婆的藕圆就是厨房绝唱。
说道藕圆,连我爸爸都黯然了。

外婆出身贫农,爸爸出身地主,一辈子,丈母娘和女婿在生活习惯上就没调和过。外婆最讨厌爸爸的就是,一天到晚让他洗手,不耐烦了,外婆就说,那你别吃我做的饭。爸爸有时候抽风,就真的到外面去买拉面吃,外婆一生气,就自己动手做藕圆。
藕圆,谁能挡得住外婆的藕圆呢?那可是他们荆楚媳妇的独门秘籍,听说是从荆楚大地最具代表的煨汤文化——排骨煨藕,延伸出来的。
常常,外婆边给细藕剥皮,就一边讲着她和她的姐妹们当年从乡下徒步走到北京的故事。她们当年的包裹里面除了装那些必备的换洗衣物,总是会用洗的干干净净的铁盒子,把捏好的小藕圆一个个放进去摆好。然后踏上去往祖国首都的道路。
外婆一边渲染当年北京路上“长征”的有趣场景,一边开始给藕茸加盐搅拌。乒乓球大小的藕圆,站在砧板上,个个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般精神抖擞,我们几个孩子站在旁边,数啊数,数到一百个的时候,外婆要讲外公的故事了。
外公,在外婆的心中,那是比任何人都重要的。但是,我们不想听外公的故事了,我们催着外婆,可以下第一锅了!
这个时候,爸爸也熬不住过来给外婆扇扇子了,丈母娘看一眼女婿,本来想再讽刺几句,话到嘴边变成了:“不用给我扇,去扇煤炉。”我们也跟着拿起蒲扇去扇煤炉,直到把火苗扇的一尺高,直把小藕圆扇到金黄。
这个,是15年前的往事了。
藕圆呢,其实妈妈也会做,姐姐也会做,但是,妈妈捏藕圆的时候不会讲故事,姐姐还用上了搅拌机,后来在大街上,我们还发现了许多街边炸藕圆的小店,可我从没为之驻足。
因为在我心中,藕圆的工序,包含了外婆的故事,包含了我们的期待,包含了那被扇得一尺高的火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