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学时代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海明威一度成为我最爱的男人。《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笔下关于巴黎的特写。
1950年的时候,海明威曾对友人写道: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可以说,这句话已经全面概括了全书的内容。当然更加具体的梗概也可以参考本书的官方简介:
一九二〇年代上半叶,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这本书,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日的这段生活。
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四十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这些记忆都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
所有有关巴黎的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中,《流动的盛宴》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甚至它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
电影《午夜巴黎》这段简介,我是认同的。
因为这本书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但不限于:圣米歇尔广场、先贤祠、卢森堡公园、穹顶咖啡馆、塞纳河、卢浮宫、莎士比亚书店、米肖饭店、丁香园……
詹姆斯·乔伊斯、艾兹拉·庞德、F.S.菲兹杰拉德、格特鲁德·斯泰茵、T.S.艾略特、福特·麦多克斯、西尔维娅·比奇、泽尔达·菲兹杰拉德、厄尼斯特·沃尔什……
写作、咖啡、饮酒、阅读、赛马、滑雪、拳击、猫……
电影《午夜巴黎》我大概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才把篇幅不算长的这部作品看完。不是因为晦涩难懂才读得这么慢,而恰恰是因为这本书的节奏就是这样慢吞吞的,只有跟着海明威的节奏,巴黎才是盛宴,而你我才能身处其间。
可能因为巴黎是海明威回忆中的巴黎,可能巴黎里的那些人都是海明威记忆中的故人,所以叙事就显得特别舒缓和宽容。即便彼时应该尖锐的矛盾,也都因为时隔四十年而显得特别温柔。
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海明威的无酒不欢还有对各位老友的诙谐吐槽。
电影《午夜巴黎》海明威说,那时在欧洲,我们认为葡萄酒是一种像食物一样有益于健康的正常饮料,也是能使人愉快、舒畅和喜悦的伟大的赐予者。喝葡萄酒不是一种讲究派头的行为,不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标志,也不是一种时尚;它和吃饭一样自然,而且在我看来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因此我无法想象吃一顿饭而不喝葡萄酒或者连一杯苹果汁或啤酒都不喝。
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巴黎这场流动的盛宴,到处都充满浓重的酒气。和朋友见面要喝酒,吃饭要喝酒,旅行要喝酒,甚至于工作之前都得先干一杯。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午夜巴黎》。那也是一部让人对巴黎心生向往的电影。
电影《午夜巴黎》一到夜晚,所有人都在狂欢,各种派对,各种美人,各种佳酿。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各种思想的碰撞。
不论是《流动的盛宴》还是《午夜巴黎》,它们给世人描绘的巴黎,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又自由美好的图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特别是春天,巴黎的春天会让人深信“人间值得”。至少在海明威看来就是如此。他说,当春天来临,即使是虚假的春天,除了寻找什么地方能使人过得最快活以外,没有别的问题了。唯一能败坏一天的兴致的要算人了,而如果你能做到不跟别人约会,那么每一天都没有止境了。对你的愉快心情构成障碍的总是人,除非是极少数像春天那样美好的人。
电影《午夜巴黎》虽然那段时间在巴黎,海明威生活得异常拮据,但他很快乐,也很幸福。因为那时候他和第一任妻子哈德莉感情甚笃,除了担心吃完这顿没下顿,以及时不时得忍饥挨饿一下之外,做的全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譬如写作,譬如赛马,譬如旅行,譬如饮酒,譬如滑雪,譬如……
我喜欢那个时候的海明威,他乐观积极,眼神明亮,充满朝气。为了抵抗饥饿,他甚至发明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没有挨过饿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原话是,饥饿是良好的锻炼,你能从中学到东西。而且只要人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你就超过他们了。
可以说,非常阿Q了,又非常可爱了。
电影《午夜巴黎》巴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见证了无数繁华退尽的历史,所以面对一切都显得淡定从容。可海明威他们还非常非常年轻,刚刚领略到生活的艰难和糟心,所以即便乐观如他,偶尔也会在深夜里感慨:这里的一切都不容易,包括贫穷、月光、是非对错和枕边人的呼吸。
我很爱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彼时海明威的身上,看到了现在自己的影子。同样的年少轻狂,同样的热爱生命,同样的对一切美好事物充满激情。向往自由,向往未来,也向往爱情。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小毛病,吐槽老友,吐槽现实,也吐槽一切令人丧气的不顺利。
电影《午夜巴黎》在这场盛宴里,你会发现作家几乎都是酗酒的酒鬼,才华横溢的他们常常满身酒气,譬如海明威;你会发现作家几乎都是没有钱的穷鬼,自命不凡的是他们,怀才不遇的也是他们,牢骚满腹的是他们,文人相轻的也是他们,还是譬如海明威;你会发现作家几乎都处理不好感情纠纷,他们可能深爱妻子,却不介意同时拥有美貌情人,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妻管严,对自己的性能力表示怀疑,爱妻如命,还时常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前者譬如海明威,后者譬如菲兹杰拉德。
看完整部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像海明威一般的作家,其实都只是小凡人,他们的作品再伟大也不能避免他们具备最平常的七情六欲,甚至对人对事拥有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和普通人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个感受是,像海明威一般的作家,其实也都只是臭男人,他们的成就再辉煌也不能摆脱酒色财气对他们的致命诱惑和强烈吸引力,他们会有感情危机,甚至也会有不忠的经历。
可不得不说的是,正因为看到海明威描写的日常,巴黎这场盛宴才充满人间烟火气。当然,书中彩蛋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寻。
以上,祝好,爱你们不能更多。晚安。
电影《午夜巴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