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与氏

作者: 霞夏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16:21 被阅读0次

    (最近读先秦文学,对姓氏产生了很大的疑惑,所以才有这篇文章。主要信息来自网络,我加以整理,也有自己的些微见解。)

    三代以前,也就是夏商周之前的时候,姓和氏是分开的,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

    不能否认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氏”。比如神农氏,有燧氏,有巢氏等等。这些氏可以看得出是以成就为特征的。比如神农氏,应该就是大力发展了农业的人及其后裔,有燧氏是发展了对火的利用而被人纪念的人及其后裔,而有巢氏,很可能是发展了建筑业的人和他的后裔。男性对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是男权兴起的基础,氏的出现也是男权替代女权的佐证。父系替代母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人说“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我认为不是实情。在周代以前,姓始终是区别人群的第一标准。直到周朝的建立初期还是如此。周代先民都是务农为本的,但是周人没有被称为“神农氏”,文王只有一个称谓:姬昌,而武王的称谓也始终是“姬发”。男子也是称姓的。

    早期的氏,以行业为区分,是不稳定的,影响力也不是那么大。姓的地位并没有被撼动。“氏”得以大大的发展,是周朝分封制的结果。春秋时,大量的姬姓贵族被分封为诸侯,占了诸侯国的一半。诸侯又分封各自的卿,大夫,这是氏大量产生的基础。当时氏的出现主要有以下方式:

    (1)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2)以所居的地名为氏。

    (3)以官名为氏。

    (4)以技艺为氏。

    (5)以祖先的谥号为氏。

    可见,分封是氏产生的最大来源,而且氏因为和土地相联系,和身份相联系,才开始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姓开始没落,冠在名前面的,不再是姓,而往往是氏了。周代最强调的就是“祖”,没想到一个分封制将祖宗的姓都逐渐弄丢了。一叹。

    如战国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卫国公孙后代,所以又叫卫鞅和公孙鞅,秦国封他为商君后,他又称为商鞅,一个人就有那么多“氏”,身份一改,氏就改了。

    女子倒是一直尊姓的。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太昊伏羲氏就开始规范“制嫁娶”。《路史》注引《古史考》曰:“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约,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据《通志》记载,太昊时规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早在伏羲氏就定下了嫁娶制度,可以说是男权的决定性胜利。女子始终称姓,一个原因是为了“别婚姻”,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她来自哪个部族。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春秋时期的女性没有专属的家族领地,只是男贵族的附庸。人们说春秋时的女性是“有姓无氏”,其实她们不仅无氏,且无名。

    春秋女性的姓名基本都是在本姓的前面加上一个来自于丈夫或者其他方面的名称,比如郑武公的夫人是姜姓,称为“武姜”;秦穆公的夫人是姬姓,称为“穆姬”;晋文公的夫人是齐国的姜姓,称为“齐姜”。夫家的标志为先,娘家的姓居后,唯独没有自己,更不要说领地了。

    周礼明确规定“同姓不婚”,所谓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即同姓贵族不能通婚,比如姬姓女子不能嫁给姬姓贵族。晋文公在流浪时屡受中原姬姓诸侯歧视,原因之一就是晋文公为同姓结婚的后代。

    除了“同姓不婚”,诸侯结婚自然还要讲究门当户对,数量最多和地位最高的姬姓诸侯尤其如此。而除了姬姓之外,西周和春秋前期第二尊贵的姓就是姜姓。姜姓是姬姓远在部落时期便世代通婚的联盟,更不用说姜太公为西周建立做出的卓越贡献了,地位自然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无数个氏,也消亡了无数个氏,然而姓基本不变。所以,先秦时期保留下来的姓只有30余个,保留下来的氏却有千余个。战国时期,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百姓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

    秦时,各方面都大一统,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虽有区别,但已不严格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分了。姓与氏融合的根本原因,是郡县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也没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原来分氏的基础没有了,氏的代表贵贱的意义消失了,只剩下与姓相同的区别婚姻的意义,所以与姓融合为一了。

    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后面我列出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姓氏和来源。

    1、秦国国君姓嬴,氏为赵。秦国是东周的开国诸侯,是周平王亲封的大国,立国之地是西周的故土,因此秦国虽有赵氏,但是仍以嬴姓为国姓!表达了秦人传承深远。

    2、韩国国君姓姬,氏为韩。韩家本是晋国的六卿之一,后来与魏、赵两家一起瓜分了晋国,自立为韩国。因为韩国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而是王室被迫承认的诸侯国,因此韩国以韩氏为国号。

    3、赵国国君姓嬴,氏为赵。赵家本是晋国的六卿之一,后来与魏、韩两家一起瓜分了晋国,自立为赵国。因为赵国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而是王室被迫承认的诸侯国,因此赵国以赵氏为国号。

    4、魏国国君姓姬,氏为魏。魏家本是晋国的六卿之一,后来与赵、韩两家一起瓜分了晋国,自立为魏国。因为魏国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而是王室被迫承认的诸侯国,因此魏国以赵氏为国号。

    5、楚国国君姓芈,氏为熊。楚国本是帝颛顼高阳的子孙在南方建立的诸侯国,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最开始周王室给楚国的爵位是最低的子爵。楚国在西周时期强大了,于是自立为王,与周王平起平坐,这是大大的僭越行为。故一般称楚国为熊氏,而不称芈姓。

    6、燕国国君姓姬,没有氏。燕国是西周姬姓宗室,是西周建立之初分封的大诸侯国。

    7、春秋时的齐国国君是姜姓,战国时的齐国国君是妫姓,氏为田。春秋时的齐国第一任国君是姜子牙,也就是史书上的姜太公姜尚。战国时代姜齐被田氏取代,田氏是妫姓陈国的后代,因此田齐姓妫氏田。

    9、宋国姓子,是商朝后裔,是周武王兴灭国政策下的产物,为周天子亲封之国。

    10、吴国姓姬,是周文王两个兄弟去南方建立的国家。

    11、越国姓姒,是夏朝后裔,是周武王兴灭国政策下的产物,为周天子亲封之国。

    12、晋国、鲁国、郑国、卫国等国都是姬姓,为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的血亲之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姓与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ob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