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后,接下来需要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成绩。这里的分析成绩,不是盯着分数不放。成绩已经出来了,就成为了过去式,分数本身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关键是通过分数,看到背后的一些东西,从而吸取经验和教训,争取做好接下来的学习。
如果成绩较为理想,可以适当总结这次成绩好的原因:这段时间很努力,学习效率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临场发挥好还是运气成分较多些?分析完了原因,继续保持好的做法就可以了。
而对于成绩不理想或者退步较大的同学来说,就更需要立刻摆脱低迷的情绪,从考试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认真反思这次没考好的原因,让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就可以了。例如,基础较差,考试中遇到了很多不会的知识点。这种情况下,学生更是着急不得,谁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知识方面的缺陷需要一点点弥补,可以先从基础题和中档题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和做题的规范性。只要坚持上一段时间,这部分同学的成绩还是会有提高的;最近一段时间较为浮躁,学起习来总浮在表面,始终静不下心来,导致退步明显。对这部分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意义就很大,给他们敲响了警钟:需要马上调整状态,学习上容不得浮躁和松懈,否则成绩很快就会给我们颜色看看,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吃下夹生饭,让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非常被动;考试时的状态不好,没有掌握好时间,导致很多会做的题目没有时间完成,白白扔掉了很多分数。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只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把握好做题节奏就行了。以后有的是考试机会,只要经常有整体规划完成试题的意识,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粗心马虎的毛病犯了,导致很多已经送到嘴边的分数非常遗憾地扔掉了。对于这种说法,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真的存在马大哈的坏习惯,就是做事和学习都不严谨细致,明明答案想着是A,最后却在答题卡上涂成了B。更有甚者,有学生说自己作文审题跑偏了,导致得分很低,这就更不应该了,要提醒自己坚决杜绝。第二种可能不是真正的粗心,而是眼高手低,觉得自己会,其实没有达到熟练的地步,一落实到笔头上就错误百出。说白了,这不能算粗心,而是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是真的会。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落实力度上狠下功夫。否则,每次成绩出来,都会为自己找一个粗心大意而没考好的借口,一直到高考也这样说,实在让人觉得可惜和可气。
每次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帮助自己总结得失,查找问题。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加上细致的成绩分析、自我反思,再加上有力的行动,就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