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更写了一文《今天有点累人》,其中讲到新加坡为什么那么干净。本来关于这个话题安排在昨天写的内容,但是,昨天我有点累人,所以让累人的话题抢先了一步,让本来昨天写的关于新加坡如此干净的短文让位到今天动笔。
近三十年前,我公派去新加坡某德国公司学习新技术新装备,在新加坡停留了三个多月,住的是金喜酒店,四星级,全由德国公司安排。酒店距离要去的公司很远,类似于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往往坐落的城乡结合部。不过新加坡非常小,用当年他们的总理的话说,是弹丸之国,一国一城市的规模。每天从酒店到公司,要穿过大半个新加坡中心市区,由公司安排司机早接晚送,在车子上可以每天浏览整个新加坡。
新加坡四面环海,与马来西亚连接的地方也叫海峡,上面有一座跨海大桥,不过海峡的水面宽度非常窄。新加坡具有明显的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属于多雨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3—35之间。我在新加坡时,几乎每周有几次下雨,有的雨量很大,有时也有毛毛细雨。去过新加坡的人总会说,新加坡城市非常干净。当然,描述一个城市是否干净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今天就从城市路面干净这个维度来说说为何如此干净。
我们几乎有一个常识,凡是下大雨后,我们城市里的路面往往不干净,反而会更脏。那么为什么新加坡这个每周都有几次雨水的地方地面就是那么干净?干净得什么程度呢?皮鞋可以一个月不擦拭一次,这确实够干净的。有的人还说,步行回到酒店,往白色床单上一踩,床单上没有脚印。这些都是来形容新加坡究竟有多干净。
新加坡下雨后地面干净,有人说,是因雨水冲刷地面导致的,那为什么下雨后我们的城市地面为什么就不怎么干净,甚至会更脏。我们可能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认为凡是大雨过后,城市路面上不干净,甚至积存泥浆。从原因上讲,是因为我们的城市道路在设计上就有“排水能力不足”的先天性问题。我们城市道路的排水口布置,通常每隔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布置一个下水口,并且尺寸上偏小,下水口数量有限,排放能力也不足,等到大雨发生时,宽畅的路面承接了大量的雨水,雨水量积存的速度远大于下水排放量,这时,路面开始积水,如果是暴雨半小时,路面必然会积水很深,以至于开车如同驾船。水中含有大量的尘土同时沉淀在道路上,等到雨水退却后,泥浆就在路面上出现了。
对比新加坡,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就考虑了超大排水能力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设计的呢?在道路的两侧与人行道交接处,沿着道路方向在地面上布置连续的排水沟,沟的深度一般在1米上下,在沟的上面用金属网栅与路面铺平,这样在大雨甚至暴雨期间,整条道路两侧的排水沟都在同时排水,此时,路面没有积存雨水,所有的雨水把可能滞留在地面的污浊的东西全部被冲刷干净。我们想想,新加坡靠每周几次雨水冲刷路面,怎么会脏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路面那么干净的原因。
要么明天说说,我当年观看新加坡建国30周年大庆活动的所见所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