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茶馆简 • 茶
茶源——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茶源——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作者: 番薯凉凉 | 来源:发表于2017-11-02 12:51 被阅读109次

    在古人日常生活的描述中,最俗的要算柴米油盐酱醋茶,比较文雅的是琴棋书画烟酒茶,无论雅俗,中国人的生活似乎都无法缺少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嘉木,优质的树木,形态美好的树木。北宋苏东坡把茶称为“嘉叶”,和陆羽所称“嘉木”一样,用以赞颂茶之美好。

    茶源——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茶一开始并不是这个称谓。从研究史料中可知,茶的称谓不下数十种,可说是琳琅满目。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在语言和文字上异彩纷呈,对同一物品往往会有多种称呼,而同一称呼又有很多种写法。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在陆羽的《茶经·七之事》里面,收辑了大量的唐朝以前关于茶的记录。虽然其中称谓不一样,但都是指“茶”。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槚、蔎都是偶见,茗、荈比荼少见。其实,茗、荈是荼老叶,因此荼、茗、荈其实是一种叫法。从以上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其他的都是别称。

    “荼”字称为茶,最早来自《尔雅》。书中很明确地写道:“槚,苦荼。”后来,人们把早采摘的茶叫荼,晚采摘的茶叫茗。

    唐开元年间,《开元文字音义》编撰完成,这部官修的权威字书正式把“荼”改作“茶”。唐玄宗李隆基的亲身参与,让“茶”字很快普及开来,“茶”“荼”混用的时代结束。二十多年后,陆羽创作了《茶经》,完全使用了“茶”字。

    另外,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还有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葭荼、苦荼、酪妈等称呼。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

    古代的文人书画作品中,以“茗”代“茶”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此字的风雅韵味。以茶的品性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比方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不夜侯、涤烦子。

    茶作为中国国饮,从古至今拥有的品类、品名,可以说繁杂缭乱。然而,深究细究下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地名加上茶本身的植物学名称。看此类茶名,就可明了它的产地与种类,比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

    第二类,用地名加上茶叶的外形特点。比如,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

    第三类,地名加上很有意境的名称。比如,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南京花雨、舒城兰花。

    第四类,用和茶相关的典故或传说。比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

    其余的可以统归第五类,有些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比如佛手、普陀佛茶、金佛;有些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比如太平猴魁;有些按采茶的时节命名,比如谷雨春、不知春。

    唐宋时期,团饼茶比较流行,人们就称呼茶为月团、金饼。人们对茶的品性极其推崇喜爱,称呼茶为嘉木、清人树、瑞草魁、凌霄芽、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还专门为茶创作了一首“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实际上,元稹的这首宝塔诗表达了六层意思:茶——茶人——茶具——茶汤——品茶环境——品茶境界。全诗构思精巧,趣味盎然,不愧是古今流传的绝妙茶诗。

    茶也不尽然都是美称。

    “ 晋 司徒 王蒙 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 蒙 ,必云:‘今日有水厄。’”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在《采茶录》里,记载了一则饮茶的逸事:晋朝画家王蒙发现了茶之妙处,急于和人分享,便逮住谁就让谁陪他喝茶。当时的士人还没有完全接受这种高端饮品,有些人则根本无法忍受茶的味道。王蒙的好意,让一些人惶恐不已,他们便为茶起了一个不雅的称呼“水厄”。

    三国 魏 晋 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

    除了《世说新语》中的蔑称 “水厄”,茶还有另一个不雅的贬称“酪奴”。

    酪奴,茶汤的别称。南北朝时,北魏人不习惯饮茶,而好奶酪,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王)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常云: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彭城王勰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国人何时开始饮茶,尚无定论,不过从西汉起已有相关文献记载,但是茶被发现,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氏,传说的上古三皇之一,教民稼穑,号神农,后世尊为炎帝。后人伪托神农作《神农本草》等书,其中提到茶,故云“发乎神农氏”。

    相关史料记载看,多数古人认同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二十八世纪的神农时期,《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茶叶最初被发现,是做药草之用。

    华佗在《食论》中写“苦荼久食,益意思”,茶叶的药用价值依然被重视。

    史书记载,隋文帝以茶叶治愈重病,时人见有奇效,争相采之饮用。茶叶由此从药用演变成饮品,但多为上层人士饮用。至唐时,茶叶的使用开始普及,并从上流社会走向民间。

    无论是庙堂之中还是江湖之远,茶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荣辱兴衰,佛教有云,茶可“涤随眠于九结,破昏滞于十缠”,故而佛门弟子多喝茶,以助修行。而凡夫俗子亦可如此,等那五蕴之火上来之时,且饮一清茗,火气便悄然降灭于未燃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源——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uw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