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府道署
张鼎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一、注释
1.徐州府道署——在江苏徐州,为道台的衙署。
2.张鼎——清宛平(今北京丰台)人,嘉庆间两任徐州知府,分巡河务兵备道。
二、赏读
1.格律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下联各分句:单联内246节凑点平仄交替,上下对应246节凑点平仄相反。三言联,只看第三字的平仄,不管第二字平仄。
上联句脚:平仄平平仄,下联句脚:仄平仄仄平。
2.对仗
上下联一分句:
‘地’和‘官’名词相对;
‘居’和‘作’动字相对;
“黄运”和“军民”并列结构词组相对;
‘中’和‘主’名字相对。
上下联二三分句:
“水欲治”和“漕欲通”主谓结构联内自对;
“宽以恩”和“严以法”主谓结构联内自对。
上下联四分句:
“千里”和“一方”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河流”和“士庶”并列结构词组相对。
上下联五分句:
“涓滴”和“笑啼”并列结构词组相对;
“皆从”和“都到”状中结构词组相对;
“心上”和“眼前”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过’和‘来’动词相对。
3.联意
徐州府道署
张鼎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徐州府衙门居于黄河和运河流域,身为知府,水利要治理,漕运要开通,就像那千里的河水,点点滴滴都从心上流过;
当官要为军民做主,需要宽严有度,恩威并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百姓,他们的喜怒哀乐,整天整夜都在眼前浮现呀。
4.评赏
这幅联题的是《徐州府道署》,即徐州府衙门,实际联语写的是身为徐州知府的自己。
上联,主要写自己关心国计民生。一分句,‘地’,指的是徐州府,“黄运”,黄河和运河。这句话是说, 徐州府衙门位居黄河和运河流域。二三分句,所以,“水欲治,漕欲通”,水利需要治理,漕运要开通。和一分句构成因果的逻辑关系。四五分句,“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承接二三分句而来,治理水利,疏通漕运,怎么样呢?自己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呀,这里做了个比喻,好像千里的黄河和运河之水,点点滴滴都从心上流过一样。
下联,主要写自己体恤民情。一分句,‘官’,做官,说的是自己是徐州知府,“军民”,军队和百姓。这句意思是,身为徐州知府,要为军民做主。二三分句,承接一分句而来,怎么为军民做主呢?“宽以恩,严以法”,要宽严有度,恩威并用。和一分句构成顺承的逻辑关系。四五分句,承接前面几个分句,产生一个结果,所以,“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就是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百姓,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到眼前来了。和一二三分句构成因果的逻辑关系。
多分句联,尤其要注意的是,各分句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斧子,那就是脉络混乱。这个五分句联中,上联,一分句和二三分句构成因果的逻辑关系,而四五分句和一二三分句,又构成了递进的逻辑关系;下联,二三分句和一分句,构成递进的逻辑关系,而四五分句又和一二三分句,又构成因果的逻辑关系。脉络非常清晰。
整幅联,联语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关心国计民生,体恤民情的思想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