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有趣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6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6

作者: 随止心语所自欲律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08:19 被阅读5次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来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只告诉他“不要违背”。如果根据这句话来看,孔子讲话非常滑头。不要违背什么呢?没有下文。“樊迟御”——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御”是驾车。孟懿子刚刚来拜访孔子,并请教什么是孝道这个问题,孔子说“不要违背”,就只有这么一句话。等一会儿孔子出门了,因为请不起司机,都是学生来服务。现在由年轻的樊迟来驾车子,“子告之曰”是描写孔子在车上特别告诉樊迟一件事。“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孟孙是孟懿子的号,因为他是当朝有相当地位的人,而且在当时政界来讲,还算好的一个人,所以孔子对他相当尊敬,便只称他的号。孔子说,他问我什么叫做孝,我答复他“无违”,不要违背。“樊迟曰:何谓也?”于是孔子说,没有什么,很简单。当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孝敬他们。“事之以礼”。礼是包括生活上的照应、爱护,礼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

  孟懿子是从政的人,孔子相当尊敬他,答话就比较含蓄,只说:“不要违背”,不要违背什么呢?不违背天下人的意思,必须大孝于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封建,是由宗法形成的。因为宗法的社会,孝道的精神,在周以前就建立了,秦汉以后,又由宗法的社会变成家族的社会,也是宗法社会的一个形态,那么家族的孝道把范围缩小了,但精神是一贯的。这个孝字,也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是人情世故的扩充,把中国这个孝字,在政治上提倡实行而蔚为风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在西汉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6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4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乐,水。”知...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论语·述而》第七,等于是《学而》这一篇的注解,并且连带发挥前面六篇的内涵,引伸了...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五四运动的时候,他们打倒孔家...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孔子平常很少讲“利”。所谓“利”,现代的观念每每就只对...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求学的目的为什么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这是当时孔子的感叹。一般人跟他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本身学问,...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这是曾子提出他同学颜回的美德...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4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生...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9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9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3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ch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