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
文学随笔:记忆中的年俗——撒花灯

文学随笔:记忆中的年俗——撒花灯

作者: 王少明wsm | 来源:发表于2020-01-11 08:09 被阅读0次

文/王少明

儿时的乡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制作冰灯、撒花灯。冰灯、花灯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却也是充满乐趣。

用铝制的水桶装满水,放在屋子的外面冻上一夜,乡村的夜里温度很低,大概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尤其是腊月的月底,接近年根的时候,天气最冷。清早起来,就迫不及待到屋外去看水桶,水桶的上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这时就要把水桶取下,如果冻的时间长了,水桶里的冰变成了一整块,就无法做冰灯了。

于是把水桶拎进屋里,将水桶上面的冰凿开,倒出里面的冰水。然后放在火炉边烤一下,边烤边转动,随着水桶外壁的不断变热,冰桶就和水桶逐渐分离开来。拿出屋外,把冰桶从水桶里倒出来,一个晶莹剔透的空心冰灯就做好了,放在屋外也不会融化。

快过年的时候,在冰灯中放上蜡烛。腊月月底的夜晚,深蓝的天幕上繁星点点,彷佛就在头顶上闪烁。院子里一排冰灯,闪着晶莹的光亮,和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年的气氛也就变得浓烈起来。

过了正月十五,冰灯还依然放在院子里,持续的低温让冰灯的形状没有改变,但是却很少有人家再点冰灯了,这样做无疑是在浪费蜡烛。于是小孩子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撒花灯上了。

正月十五的下午,家家户户就要制作晚上用的花灯,这花灯的制作也很简单,找来锯沫子(各家做木工锯木头的木屑都积累起来,年底就派上了用场),如果木屑不够,也可以用干牛粪,燃烧起来和木屑的效果相似。用废旧报纸或是牛皮纸把木屑包起来,扎紧口,像一个又一个的馒头一般。然后放在柴油里浸泡,这样“木屑馒头”就吸足了柴油。放在废弃的铝皮水桶里,每家都准备了两桶花灯。自家要用一桶,村子里要用一桶。

等到晚上,圆月当空,银光洒向山村。村子里也热闹异常,小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起来。在山腰上,村子里集中燃放烟花,烟花在高空中绽放,璀璨之后弥漫着火药的气息,在烟花闪耀的瞬间,照亮了人们兴奋的脸。

人们还没缓过神来,烟花就没有了。就像很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一样,容易转瞬即逝。那个时候,村子里的人们很节俭的,烟花放的多了不就是烧钱吗,只是象征性的燃放一些烟花,烘托节日的气氛罢了。

这时十几个年轻人便每人用扁担挑着两桶花灯原料,兵分三路上山了。我们便跟着去敖包的这路人出发了,十多米的敖包就矗立在西部的山顶上。

敖包就像原野中的一座灯塔,那时到山上玩耍或是采蘑菇走的远了,分辨不清方向,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向着敖包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走上一段路就会有一个挑着捅的人等在这里,最后到达敖包上的只有一个拿火把的和一个挑捅的年轻人,剩下的就是看热闹的小孩子。拿火把的人在敖包下点燃了几柱香,又在敖包前放了几个双响,便开始撒花灯了。放几个双响,据说是烧香不放炮,神仙不知道。那撒花灯不放炮,神仙也是不知道的。

点燃火把,挑桶的人便让小孩子从桶里捡出花灯放在地上,拿火把的人一弯腰就把沾满了油的灯点着了。挑桶的人在前面快步的走着,稍微一停顿,小孩子便捡出花灯放地上。后来,人们越来越快,一路小跑,身后便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火蛇,花灯在夜空下的小路上跳跃着欢快的火苗,像极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这时南山上也有一条火蛇逶迤而来,村子的东面也是花灯闪烁。欢呼雀跃的人们速度更快了,不一会便进了村子,这时村里的家家户户也都在自家院子里洒上了花灯,一直到了院前的场院,村前的小河。

几千只甚至是上万只花灯同时闪耀着亮光,一条条、一片片,像极了夜空中的星星,让沉寂了无数个夜晚的乡村瞬间美丽了起来。

花灯持续的燃烧着,有的燃烧尽了,冒着余烟,有的火光逐渐的变暗,直到最后一盏花灯熄灭,人们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

而今,城市里的春节,所见皆为闪烁的霓虹、漂亮的花灯,这种用电的花灯能够整晚的亮着,可是在每年赏灯的时候,我的记忆里总会闪现出故乡山上那美丽的夜空、璀璨的花灯。

(2019.11)

相关文章

  • 文学随笔:记忆中的年俗——撒花灯

    文/王少明 儿时的乡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制作冰灯、撒花灯。冰灯、花灯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却也是充满乐趣。 用...

  • 记忆中的年俗

    中国民间过年期间要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

  • 记忆中的年俗

    离过年还有十一天,但是除了期盼着年假,现在对于过年少了一份期待。今天午饭时跟同事聊起来以前过年的各种习俗,现在回...

  • 记忆中的“闹花灯”

    昨天是上班的第一天,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眼瞅着年就这样过完了。 记得以前总是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完,如今却不是...

  • 记忆中的年味年俗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也是我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春节。 走过了人生岁月的一年又一年,藏在心灵深处的年味,或浓或淡、或...

  • 花灯记忆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 提起看花灯,就给我印记最深刻的莫过于当年的挂花灯了。 每个街道办事处承包一片距离...

  • 扫盲|一部漫画是怎样成型的?

    漫画的“漫”与文学中的“漫谈”“漫笔”等用意相似,它在文学中是随笔、小品的意思,而用在漫画中则是绘画中的随笔、小品...

  • 东北年俗记忆

    对于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小时候最盼望的事莫过于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饺子吃,有压岁钱,而且还有...

  • 记忆中的花灯,还有几多温暖?

    文/梅子时节 01 晚上,练完瑜伽,天空正飘着小清雪。惦记着错过的灯展,于是一个人去世纪广场看花灯。 远远地看到广...

  • 元宵花灯的记忆

    文/幼稚着我的幼稚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又是一年元宵节,大街小巷里挂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灯笼。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随笔:记忆中的年俗——撒花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dv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