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值班加晚上大筛,说实话心情不是很美丽,且人始终处于疲惫状态。早上还未出小区的门,巧合的是同一时间段里相继看到一丧一喜。
看到一群人,身着黑衣,手里点着香,很明显这是一支送别故人的队伍。想来都是死者的家属和亲友,人们的脸上没有悲伤,我想或许是一位年长者的离世,另一方面,现在的亲戚关系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亲了。可能很多亲戚也就是喜事和丧失碰个面了,平日里各自忙碌,也不太会有交集。
人们的出生和死亡都由不得自己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能看淡生死这件事,我们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然后长叹一口气离开这个世界,不过几十年光景。
想起以前同事说过的话:“如果人的一生有70年的光景,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过半了,所以要好好珍惜当下的时光,因为很有可能预估的人生长度都没有,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个先来。”
看着一长串送别队伍从身边经过,人们的脸上没有悲伤,甚者还有相互说笑着的人,我不太理解这种心态和状态,即便是不相关的人逝世,至少可以做到保持沉默。当然作为毫不相关的旁观者,我的想法并不重要且有点多管闲事。
印象中尚有记忆面对的死亡是外婆,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是在外婆家生活的。那时候表弟和我一起住在外婆家,表弟虽然比我小一岁,但按照月份来讲也差不了多少。
但我比他先学会走路,所以便有了欺负他的先天条件,那就是打完他就跑。
基本上外婆看到的话也不会很严厉,只是口头教育一下,相对于男孩子,外婆对我这个外孙女更宠爱。后来,表弟知道告状也没有用,索性就“默默忍受”下来。当然,我也是有分寸感的,基本也只是气势上吓吓表弟,轻轻推他一把之类,表弟哭,我跑走,然后外婆过来调解,每次这样的流程就像是一场“游戏”,我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已经参加工作,没有能见到她最后一面,至今都是遗憾。
外婆那代人,生养比较多,我妈是第三个女儿,也是她最宝贝和溺爱的一个。老妈的性格和外婆比较相像,倔强不认输,同时勤劳和聪慧。外婆很早就成了寡妇,没有再嫁,一个人扶养拉扯一帮儿女,日子很辛苦,但她从不叫苦,也不在子女面前流泪。
老妈伤心了好久,平日里喜欢的歌也不听了,眼睛红肿精神萎靡,或许在老妈心里也有很多遗憾吧,遗憾年轻时没有听外婆的话,固执己见,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
图源网络丧事送别的队伍还在我的脑海回荡,转弯处见到一列车队,头车是被鲜花装饰过的婚车,车子缓缓驶过,我没有看到车内的人,但想来是接新娘的车子。
新郎的脸上一定堆满了笑容,这是他新生活的开始,迎娶他心爱的女人的日子,不管若干年后他们的婚姻是否能继续,但此刻是他们人生中愉悦的日子,值得纪念和被祝福的日子。
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如果邻居家有喜事,那就是整个村的喜事,大家都愿意参与和祝福。领个红包沾沾喜气,或者“抢”个硬币试试财运,吃颗喜糖感受甜蜜。
新人结婚,人们都不吝啬送上祝福语:早生贵子、长长久久、郎才女貌诺如此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场面越来越少,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工作了,结婚有婚庆公司负责,不用事事自己操心,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婚庆一条龙服务,包你满意。
可是,不太能看到记忆里那些喜庆的画面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邻里关系却越来越疏离。
小时候的玩伴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圈,那些比你优秀的嫁得好的,你也不太好意思主动联系,就怕热脸贴~~~,没有了共同话题,更没有了相互倾诉的欲望。
时光匆匆,一切都变了,再也回不去小时候的纯朴,未必是主观改变,我们还是在不同的成长道路上渐行渐远,不再有交集。
有时也会有儿时玩伴和我父母提起我,但谁都没有跨出这么多年的这一步,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关系疏离了便很难变回亲密,我们总要去适应和理解。
除了与父母的亲情连结,没有任何一段关系可以从始至终到永远,无论是爱情或友情,总有曲终人散时。
所以,现在的我不再结交新的朋友,工作上的交集也仅限于工作,因为长大成熟后的我明白,维系一段关系真的太难,成年人的世界里,很难避免一些世俗标准。
重要的是,我发现遇到可以谈心的朋友的概率,越来越低,索性就和自己对话,或许敲击成文字,寻求生活圈子以外的共鸣。
就这样,今天早上猝不及防,让我遇到了悲和喜,两个极端的事。喜悦或悲伤,都是人生的必不可少,我们只能去适应和接受。
就像太阳和月亮,总在交替中释放热情与清冷,不能说一定是热情好,因为夜晚让你的大脑更清醒,可以冷静审视自己,理性的看待一些事,成熟对待一段感情的离去,或者陷入某一种无法遗忘的纠结。
所有情绪都是真实的,而真实是一切力量的来源和根本。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