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漠之风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二)书,对于生活在那个贫困年代的小山村的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万花筒,让我在孤独的时光里拥有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同时也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的性格,那时村里唯一的图书馆是在学校老师的办公桌上,因为也就是不到十本书而已,内容大多是描写知识青年到农村,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应时之作,但却给了我一个独特的视角看世界,虽然自己本来就生活在农村,但那些热血青年们的豪言壮语真的让我羡慕不已,一样的农村,却是不一样的生活,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大山背后还有另一个我不知道的世界。那时候,学校的几本书还是描写农村题材占多数,还能记得名字的也只剩下了《金光大道》和《艳阳天》这两本了。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老师是我们村的一个姑姑,语文算术都是她一个人教,我每次考试都是考双百,所以她很喜欢我,放学后就可以到她办公室里看小说。后来,因为她教得好,被贫下中农推荐去了师范,接任的是本村另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姑姑,个头很矮,好多男生都欺负她。为了安抚大家,每天正式上课前,她都会先给我们读一段《林海雪原》,那可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美好时光。不愧是高中毕业,老师虽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但读书的声音好像是天籁之音,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比吃到糖果还要开心的享受。为了能更多的让她为我们读小说,我也变成了一个捣蛋的学生,因为我发现课堂一乱,老师就开始读《林海雪原》,大家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就会安静下来听一会儿课,那个可怜的小姑姑就是用这种方式慢慢赢得了我们的好感。好在是教育制度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改革,把春季招生改为夏季,所以,小学三年级是上了一年半的。记得有一次,我上课和同桌在鞋底上画小人被发现了,老师气得把我拖出教室,我就像猴子一样拼命往教室里钻,不是怕耽误功课,而是怕错过听《林海雪原》的时间。后来,老师发现了我的喜好,就把自己买的几本小说借我看,于是,我上课就不在捣蛋,还主动维持课堂纪律,因为,当时我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学习又好,几位调皮的男生为了抄作业还是很给面子的。四十多年过去了,但现在偶尔还能忆起当年我给小伙伴读《巴桑的故事》时,每个人都是泪流满面的感人场景。
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能看到一本好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如同饥渴的人找食物一样,凡是有字的东西我都能拿来读一读,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可选择的,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算术中的应用题,因为里面有文字描写,没等老师讲,我就自己全看懂了,有时会把几个单元的应用题在老师讲课之前就做完,课堂上老师一让做题,我就拿出来给他看,并且每一次都是全对,所以,有一天,老师在班里宣布:“董树芳同学在算术课上也可以看小说!”全班同学羡慕中略带惊讶的眼神一齐看向我,心里确实挺骄傲的,但到哪找书看却是个问题。那几本课本已经让我背得滚瓜乱熟,如果知道谁有一本我没看过的书,总会想方设法追着人家借,什么孤僻胆小,全都一扫而光。我同桌的舅舅是城里的老师,有天早晨一到学校,同桌对着我的耳朵说:“我从舅舅家里拿了一本书,但是禁书,不能随便看,你想不想看?”那个时候,凡是有字的我都想看,才不管是不是禁书呢。于是,他偷偷的给了我,原来是一本挺厚的小说,杨沫的《青春之歌》。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什么信息来源,心底都很单纯,虽然已经到了情犊初开的十五岁,但是对爱情是什么没有一点点概念。一本《青春之歌》成了爱情启蒙书,看着余永泽和林道静之间那些让人脸红耳热的对话,既有一种懵懵懂懂的喜欢,又觉得有点心惊肉跳,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嘀咕:怪不得是禁书呢,余永泽怎么能说林道静是天底下他最爱的人呢?天底下最爱的人应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啊!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们的对话,心里还是有一种朦胧的美好在升腾。无知的年代,无知的岁月,一本书却能激发出心灵深处的那份儿少女的情怀。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二)(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